虞翻的纳甲

以八分周月视运动的月之相位:以日与地分别为月绕地圆周运动零度圣一百八十度角,并以月居日、地之间为零度;坤为朔月,其位零度;震为新月,即舟形月,其位四十五度;离为上弦月,其位九十度;兑为盈月,即上凸月,其位一百三十五度;乾为望月,其位一百八十度;巽为亏月,即下凸月,其位二百二十五度;坎为下弦月,其位二百七十度;艮为残月,即蛾眉归,其位三百一十五度;再圣坤,同而复始。

用八卦之象来表示月相变化最简明。自汉京房纳甲至晋魏伯阳才标出月相八卦。后学一般不用八卦之象来表明月相位的周月变化,主要是在半阳半阴卦之离、坎上囿于爻划形式,而将离坎排斥于月象图示之外,而《参同契》也没详说。其实上月体纳甲图是:取坤为朔,乾为望;取离纳望前三候,坎纳望后三候;取震、兑、巽、艮四卦示月三盈亏变化。因为离、坎阴阳各半平衡,所以《参同契》只以震、兑、乾、巽、坤六卦表示一月中阴阳的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