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粥论道

感恩李师将我带进长桑君脉法之门,因无法找到真实病例,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又不想按理论画出脉图,怕有对老师不敬之意。这次老师布置的煮粥作业,我虔诚的去煮,慢慢的去悟,毕竟不曾入过高等学府,才疏学浅,所悟不多。

将锅刷净,取几勺净水,将一勺小米洗净置于锅中,把火打开,大火煮至沸腾,把火变小,小火慢熬,边熬边用勺搅动,慢慢有蒸汽飘出,水渐渐变少,米渐渐变大变软,水由无色变至浅黄,继续小火慢熬,水与米渐成一体,粥乃成。

准备之始,什么都没有,就是无极,取一锅,放入水和米,犹如太极两仪,是谓阴阳,稍顷,水中有米米中有水,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一阳和阴中之阳合成两阳之一象,一阳得一阳中之阴合成上阴下阳之象,一阴得一阴中之阳合成上阳下阴之象,一阴和阳中之阴合成两阴之象,是为四象。四象各得一阴一阳而成八卦。两阳得一阳得乾,两阳得一阴为兑,上阴下阳得一阳为离,上阴下阳得一阴为震,上阳下阴得一阳为巽,上阳下阴得一阴为坎,双阴得一阳勺人艮,双阴得一阴为坤,此也是后天八卦的顺序。除纯阳之乾,纯阴之坤之外,形成了三阴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乾坤上应天地,人应父母,脉应任督,三阴三阳应六气,六气又分主客,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三阴三阳应人之经脉,又分为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故六脉十二经。阳依阴始,阳气始生从一阴枢开始,二阴阖为变,三阴开为成。阴赖阳成,阴形始生,从一阳枢开始,二阳阖为变,三阳开为成。 老子曰,负阴而抱阳,是以腹为阳,背为阴 是言天之象,是升之道。《内经》戴阳归阳以背为阳,腹为阴,是言地之象。是降之道。 水与米 阴阳也,一阴一阳谓之道,以一阴一阳而营运之鼓舞之,阴阳各一而合成三,三始布于阴阳刚柔之间。此所以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故天地人三才即立。立天之道阴与阳,则日月四时营运不息,立地之道柔与刚,则山川水土五方阴阳各定其位,立人之道仁与义,理以宰气,气以载理,立性命之基精气神,三者合而不离此为成人也。如同这锅粥,水米粥已成一体缺一不可。

有锅有水有米,没有外界的力量来营运,仍然不会变成粥,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以这个煮粥的力量来自于火,有水有火 方能既济。水火既济,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平衡,犹如人体水火不济则会生病,肾之纳象为水,水宜上升,心之纳象为火,火宜下降,水上升而降火,火下降而温水,水和火都不会太过,方为既济。煮粥亦是同理,水经过火的加热,温度渐高,进而达到一个平衡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下,米才能渐渐由生变熟 由小变大变软,慢慢和水融为一体合成一个新的物质——粥。就像人之初,一精一卵在母体恒温之下,慢慢孕育而成一个新的生命。 一锅好粥,应如同一个健康的身体,应保持一个无风,无火,无湿,无躁,无热,无寒的状态。保持这个状态必须阴阳调合,五行有生有克,不可过,也不可不及,应动静适宜,过动易生风,如搅劲幅度过大则易外溢,过静而阴易成实,如不搅动米会结成块,粘于锅底。有足够的水,方能无火,如果水少或无水,米很快就能被烧着变成火。无湿,水不可太过,火不可太小,不然水是水,米是米融不到一起。无燥,水米虽适量,但如果熬煮时间过长,水份就会蒸发,而成为过于干燥的干饭而不再是粥,其原因一是水稍少而禁不起长煮,或火过大或烧过久将水消耗的过多。无热,粥生宜稍放等温度适宜了再饮用,方不会因太热而伤及食道脾胃。无寒,粥成不可放及温度过低饮用,食物过凉都可伤及脾胃。

水米煮粥的过程,是一个阴阳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气机升降的过程,一个中气沉浮的过程,一个五行生克的过程,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有浊,轻则浮升,浊则沉降,升者为阳,降则为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生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及成火者,谓之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积凉成寒而化水矣。方其半降未成水者谓之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肝藏血,肺藏气,气原于胃,血本于脾,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即心火清降者,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为肾水之温升者,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而化木缘己土之左旋也,所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降而化金,缘戊土之右转,所以胃为化气之原。气统于肺,在脏腑谓之气,在经络谓之卫,血统于肝,在脏腑为血,在经络谓之营,所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气之行,周流不休,一昼一夜五十周于身而复为大会,其十二经脉则一阴一阳,一表一里,迭行相贯,终而复始,如环无端。卫气之行,夜则行阴分二十五度,昼则行阳分二十五度,一昼一夜亦五十周。

神发于心,精藏于肾,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上贤所著经典,各自有乾坤,博大精深,自知所知甚少,莫如宇宙中一微尘。

今煮一粥而思之,或偏颇,或浅显,尚能至真至诚而为之,毕恭毕敬以谢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