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钧的渊源

光绪二十年(1894年),神垕陶瓷艺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继承父辈遗愿,历经艰辛,经过长期摸索,终于试烧钧瓷成功。产品釉色为孔雀绿和碧蓝,少数产品工艺接近“宋钧”水平。自此,长期停产的钧瓷获得再生。

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三年(1892~1897年),神垕陶工和商户集资3000余缗,重修柏灵翁庙大殿及戏楼。卢天福献钧瓷宝瓶,置戏楼层脊上。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河南巡抚命神垕钧瓷工匠卢天恩等烧制钧瓷“禹贡九鼎”,向慈禧太后祝寿。次年,烧制成功送京。至此,钧瓷又进入宫廷。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二十日,钧兴公司在神垕开业。此公司为禹州知州曹广权与绅商胡翔林等官商合营。同年,钧兴公司派技工到景德镇学习细瓷技艺,并请景德镇技师来神垕交流制瓷技艺。同年,以侯补道孙廷林为首,集资开办钧窑瓷厂,厂设禹州城内。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禹州大旱,陶瓷滞销,一车碗(1500只)只能换一斗米。瓷窑停产,陶工有的饿死街头,有的逃往他乡。同年,禹州知州曹广权调京,钧兴公司仍由河南府官员汪瑞甫领办。民国初期,聘神垕人张庭壁协办。后因时局混乱,无力经营,约在民国初年停办。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1913年,改禹州为禹县。

1914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旧金山举办万国商品赛会。河南省组织筹备巴拿马赛会河南出口商品协会,收集禹县钧瓷等土特产品100余种1000余件参展。钧瓷品有:大鼎、大炉、中炉、小鼎、大花瓶、八卦方瓶,花鼓式大瓶、花瓶、花尊、出号大盆、大花盆、中花盆、二号中花盆、八卦洗、蝙头香炉等。这些产品系钧兴公司卢氏兄弟等烧制。

1915年,河南省长田文烈责成禹县知事邀集殷商富户筹议,集股烧制钧瓷。后因战乱,此事无果。

1917年,禹县县长韩邦孚,在神垕重建钧兴公司,以烧粗瓷为主,兼烧钧瓷。

1929年,禹县政府在城内创办职业中学,设陶瓷科,聘请神垕钧瓷匠师卢广华教钧瓷课。

1930年,神垕钧瓷名匠王凤喜手拉钧瓷在花瓶一件,在西安以600元银洋售出。

1932年农历2月6日,神垕陶瓷中匠王金因无力偿还窑主债务,被逼跳窑炉自杀。

1935年,神垕陶瓷匠邢秀生女儿邢大妮、邢二妮冲破妇女不能烧窑的旧俗,学习手拉坯,制作碗、盘、茶杯,以后又制钧瓷。

1936年,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在伯令顿大厦举行中国艺术品国际展览会,展出各国收藏我国文物和工艺美术品。第五厅陈列许多钧瓷珍品,有故宫博物珍藏的宋钧窑变蟠桃、笔洗等。

1936年夏,禹县职业中学改名陶瓷职业学校,由城内马王庙迁至神垕镇。李志伊任校长,聘请匠师卢广华、温修、杨书信讲授陶瓷技艺。

1940年,禹县县长侯慕彝向商界乡绅集资3000元银洋,在神垕陶瓷职业学校办附属厂生产钧瓷。派周义任校长兼经理,张志冷(陶瓷职业学校教导主任)、孟荣亭(瓷主代表)任副经理。1942年后因遭旱灾和日本入侵,学校停办、工厂停产。

1940年12月,禹县神垕各瓷厂工人举行罢工,要求资方增加工资。因资方茹松甫勾结县政府逮捕罢工领导人郑文子、任发顺等,激起工人愤怒,罢工规模很大,资方被逼释放被捕工人,答应每个工人每天增资20文,并赔偿停工损失500银元。这次罢工长达月余,是神垕工运史上第一次规模大、时间长的罢工斗争。

1941年,国民党十三军官兵抢劫神垕钧瓷工匠卢家,将其珍藏钧瓷抢劫一空,卢家从此破产。钧瓷艺人饱受自然灾害和反动势力压迫之苦,生活凄惨,钧瓷再度濒临停产。

1944年5月,日军攻陷神垕。冬,八路军皮定均、张才千部先后进入豫西,建立抗日根据地,在神垕一带进行抗日活动。

1949年4月15日,豫西行署五分署派科员任坚回神垕开办人民工厂,生产陶瓷。此厂是今地方国营禹州市瓷厂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