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人拜寿的次序

结婚、生子以及寿诞是人生的三大喜庆。在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从中原地方南迁,几经辗转迁徙才在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定居。虽经过世代生息繁衍发展至今,然而,汉民族的许多民间风俗,节日生肖,仍然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沿袭着保留下来了,其中“寿诞家礼”就是非常明显的一种民俗礼仪。在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寿诞仍保留着古中原名目繁多、隆重热烈的礼节。

寿诞,通常以六十岁为标准,又称六十花甲。不满六十岁的不能称寿。但是六十岁以前做‘寿’的也有,它必须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其一,是有钱有势、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家,为了光耀门第,抬高身价,笼络人心;其二,图讨个大吉大利,开个好兆头,延年益寿。

前者都为达官显要,后者多平民百姓。严格说来,不到六十岁是不能做寿的。六十岁以前做寿,只能说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寿诞’。

寿诞喜庆,一般是选在生日那天设宴庆贺。但旧时更多的是要请阴阳八卦先生择个黄道吉日操办才放心。选定吉日良辰之后,写好“桃酌”红贴,提前几天分发给亲朋好友以及外亲内戚。

一般的亲朋好友则备些鱼子、猪肉、糕点、鞭炮等礼物、按时赴宴;见到‘寿星公’(即寿诞老人)作揖恭贺:念道: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松柏长青,延年益寿,愈老愈健等吉利语言。做子女的则要准备更多的礼物来贺寿诞。经济状况宽裕的,要购置帽子、衣服和鞋等等。正好客家人所说的:从头置到脚。

另外还得有一只细鸡公,一盘长鞭炮,一对大红蜡烛。寿诞之日,放鞭炮,意思是鸣炮祝贺,点燃蜡烛,意思是明烛通天之意。如果经济困难的子女,可以少敬奉些,但必须量力而行,即使一般族中人赴宴时,也不可以空手来,最少也得拿一盒或二盒用红纸裹着的糕点,表示高升、高兴之意。

寿诞开始前,“寿星公”必须备三牲(即猪肉、鱼、鸡三牲)去到列祖列宗神龛前点燃大红寿烛,燃放鞭炮,然后虔诚地四跪四拜,表示感谢祖宗神明的保佑,才得有今日高寿;同时也是诚心祈求今后更加延年益寿。

开寿宴时,坐的位置十分研究,蔡新明先生讲:

“寿星公”端坐在上席位置,其子孙则按大小就坐,此席一般不坐外人,这才是真正的‘全家福’!其余的宾客另开宴席。宴席规模一般有十几桌或几十桌。开宴时鸣放鞭炮,散席时也要鸣放鞭炮。客家人称之为:有声响、又热闹。”以上说的是一般平民百姓做“寿诞”的情况。

至于有钱、或者有声望的人家办寿诞喜庆,自然与一般百姓大不相同。主要表现在气氛热烈,物资丰富,仪式庄重等几个方面。

首先择定黄道吉日,烫金“桃酌”请柬分发出去。届时厅堂之上披红挂绿,张灯结彩、楹联满柱,金壁辉煌;琴弦鼓瑟,鼓乐宣天,热闹非凡。

庆典之日,亲朋好友扛着寿屏、寿联、寿礼以及匾额,欢欢喜喜地送上华堂。女儿、女婿、外甥等送来帽子、鞋袜、衣服、寿袍以及印有红色“寿”字的寿桃等,分摆在桌子上,堆花叠翠,堆积如山。

一般平民百姓“寿诞”有的,这里都有,所不同的,就是物品丰富,而且五花八门。

拜寿时辰一到,事先聘好的两个礼生(即现在的司仪人)庄严地走上华堂,分立左右;同时鼓乐齐奏,鞭炮齐鸣,围观热闹的群众在左、右、下三面站立,翘首以待。少顷,站在左边礼生甲引吭高唱:“XX老先生(或XX老夫人)几多大寿庆典开始!”

两礼生随即上前点燃大红腊蜡、插定。同时是第一阵鼓乐,鞭炮齐鸣。

接着右边礼生乙,大声高唱:恭祝XX老寿星拜堂!

这时由两位男的(或者女的)分左右扶着衣华贵雍容的寿星,缓缓地走上堂来。

礼生甲,立即将原先准备好的“太师椅”从正中位置移到靠左边稍斜的方位上。改变为坐东北、面向西南,“寿星公”坐的“太师椅”为什么要移动呢?原因有三:一、按照中国封建礼仪习俗,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才可能接受群臣拜的;二、身后有祖宗神明列列在上,不敢公然擅座;三正南面属“火”,“火”气太大,冲气必重,怕一时受不了。所以“寿星公”坐的“太师椅”,务必要移动方位,使之成30度斜角,才可以上座。

“寿星公”落座之后,左右搀扶人退下。礼生乙高唱:拜寿开始百福朝寿。

参加拜寿的,也有严格的规定:先子孙、后亲戚;先朋友,后族中人。并且还要按辈份和年龄前后次序进行。子孙、亲戚上前拜寿均行大礼;四跪四拜。而族中叔侄、亲友等上前拜寿,一般不行四跪四拜大礼,仅拱手作揖祝贺即可。如果有祝寿贺词的,则高声朗读贺词。

当子孙、亲戚拜过“寿星公”之后,还得按顺序,在堂上的右边排成一列站定,人数多可排成两列。待全部宾客拜完寿,礼生甲高唱:寿星赐福!即是“寿星公”向其子孙、内戚们发红包。红包发完了,“寿星公”回到华堂中央,向族上、亲友以及来宾,拱手致意,表示感谢!

这时候寿宴开始,礼生乙即时高唱:***赴桃宴!立即派人将亲戚、朋友们送来的发糕、包子、馒头、米糕点等食品,分发给在场的观众,以示皆大欢喜!在宣布“***赴桃宴”的同时,鞭炮齐鸣、鼓乐宣天,大家一齐参加寿宴。

客家人的寿诞家礼,就是如此庄严隆重,热闹祥和,以致一直承至今。

转自: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