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核心概念

周易的核心概念如下:

《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阴阳确实是《周易》的核心观念。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确实是《易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思想。

阴阳概念至晚在西周时代已经出现并流行。《尚书·夏书·禹贡》有“至于岳阳”“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的说法。阳为山之南,阴为山之北。《尚书·周书·周官》更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说法。

《诗经·大雅·公刘》曰:“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至西周末年,伯阳父以阴阳解释地震,认为:“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失其序,民乱之也。阴伏而不能出,阳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上》)

鲁僖公16年(公元前644年),宋国有陨石坠落,又有鸟倒退着飞过宋国都城,宋襄公问周内史叔兴是吉是凶,叔兴回答:“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春秋左传》僖公十六年)老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结合而成的,都是阴阳的合和体。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春秋末年,范蠡对于阴阳也有深刻的论述,认为:“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越语下》)阳到极处就成为阴,阴到极处就成为阳,这一思想是《易经》中本有的思想。

《易传》以阴阳为基本观念解释《易经》。《彖传》解说泰卦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故吉;解说否卦曰:“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周易》的核心观念,内小人而外君子”,故不吉。泰卦乾下坤上,否卦坤下乾上,下为内而上为外。

乾为阳、为健、为刚、为君子;坤为阴、为顺、为柔、为小人。《象传》解释乾卦初九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解释坤卦初六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文言》解说乾卦初九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解说坤卦六三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也以阳解说乾,以阴解说坤。乾卦六爻皆阳爻,为纯阳之卦,故为阳;坤卦六爻皆阴,为纯阴之卦,故为阴。

《系辞》更以阴阳来解说《周易》的基本义理。《系辞下》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为阳,坤为阴,阴阳和合产生万事万物,所以,乾坤是易的门户,是理解《周易》义理的关键。

在《周易》的系统中,无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中,乾坤二卦所处的地位,都是父与母的地位。

《说卦》曰: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