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行宫的景点特色
李自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陕北、米脂人民的无上光荣。至今,李自成行宫以它奇妙的结构,严谨的布局,成为一处别具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群和富有园林风貌的游览胜地。
沿着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步出米脂县城北门,眼前就会出现一座雄奇挺拔的山峰,这就是盘龙山。山峰上坐落的李自成行宫依山势起伏修建,一幢幢楼台叠峙,亭殿交错,如巨龙盘卧,从山脚下直上山巅。行宫外环以灰色砖墙,典雅、庄严,不禁使人心旷神怡,暗暗称绝。行不远,即至盘龙山脚,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气宇轩昂的亭阁。只见八卦亭(又叫梅花亭),凌空欲飞,一颗硕大的国冠像宝珠一样地嵌在中央,照耀八方。
八卦亭的对面是一座乐楼。乐楼背面直立,前呈弓形,下由四柱支撑,在建筑结构上很是别致,给人一种劲秀的感觉。厢楼在乐楼两旁,排列有序。这几处建筑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小天地。绕亭东行,是一条陡峭的石阶,斜斜地上山而去。旁立一座石碑坊。
石碑坊。上刻有石人、石马,正面是一副对联,上联是“灵区直移蓬莱景”,下联是“福地还开兜率宫”,道教气味颇浓。再走几步,是两根冲天而起的旗杆。过了旗杆,又是一条陡峭的石阶,好像是从山上甩下来的一条云梯。上了石阶也就进了“二天门”。两厢各有偏殿与阁楼。进了“二天门”还要通过一条向上的石拱道,在南道尽头蓦然抬头,眼前就变得豁然开朗,这才进入了建筑的主体部分。环视前后,只见凌空而起的玉皇阁,富丽堂皇的启祥殿、兆庆宫以及钟、鼓二楼,一座座错落有致,规模宏大。
尤其是启祥、兆庆两座正殿十分庄严,廊腰漫回,画梁雕栋,金碧辉煌。盘龙山,原名马鞍山,山上原有明嘉靖年间建造的真武庙,李自成行宫就是在这座真武庙的基础上改建的。
据《明史》记载,李自成起义后曾先后两次回到家乡。一次是在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四月,李自成起义军活捉了延绥总兵俞脚霄、打败明军后在延安开过庆祝会。北上回到米脂,驻兵马鞍山。传说米脂百姓见李自成归乡,无不欢声载道,纷纷头顶香炉,手提酒浆,如迎王师、为不惊扰父老乡亲,他下令不许攻城,并亲临城下,唤出知县边大授,对他说:“此吾故乡也。勿虏我父老。”随后又留下白银3万两,让其重修文庙,兴办义学,培养家乡人才。
这次回乡,还吸引了一大批绥、米健儿参加义军,如刘芳亮、刘体纯、任继忠等人都是这次参加的。正待大举南下之际,忽接到闯王高迎祥不幸牺牲的消息,全军悲恸,遂聚集于马鞍山中军大营中告天祭地,***同拥戴李自成继承了闯王称号,整军奔赴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