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牛仔去美国的导演介绍
阿基·考利斯马基是一位饮誉国际影坛多年的天才导演,早年曾干过邮差、洗碗工以及影评人(看看欧洲影评人的地位吧^^),80年代初他和同为电影导演的哥哥米卡·考利斯马基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Villealfa(名称是向戈达尔的《阿尔法城》致敬,就如同塔伦蒂诺的BandApart公司向戈大师的《另外一帮》致敬一样)。此后,这位天生鬼才必有用的芬兰阿基炮制出一部又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社会主义风格、辛辣狂讽的“考利斯马基影片”。当然精灵古怪的阿基肯定得有种异于常人的脾气秉性,就在他的《列宁格勒牛仔去美国》、《列宁格勒牛仔遇见摩西》在欧美评论界大受好评的时候,他却宣称这是“电影史上最糟糕的影片”,另外还要加上一句“如果不把史泰龙的作品算在内的话”。考利斯马基还有个出名的八卦,1986年他拍摄了一部名为《洛奇6》(Rocky VI)的影片,这无疑是对史泰龙大叔洛奇系列的恶意摧残,在影片里英雄洛奇被俄罗斯单片电路拳手折磨的死去活来,更过分的是阿基还发表郑重声明——“这是我对史泰龙先生的报复,就是那个被我视为傻帽的家伙。”1996年,年过四旬的考利斯马基开始创作“当代芬兰三部曲”,当年推出的《浮云》便广受好评。
阿基·考里斯马基好像很喜欢默片那一套,台词不多,演员重在肢体表演,剧情发展和场景变换用提示字幕来连接,同时很喜欢用固定镜头和定格,这点和北野武有点类似,在构图上也是如此。简而言之,他的电影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闷 骚。
两部列宁格勒牛仔都可以看作是公路片,也可以当作摇滚电影,因为从来到尾都少不了这支乐队的表演,虽然影片里把他们说成是一支不入流的乐队,但其实还是相当有水准地。除了《喀秋莎》这样的传统俄罗斯民歌,他们从老摇滚、布鲁斯、摇摆乐、乡谣一直玩到80年代最走红的金属,“征美记”里的加油站工人和“搭摩西”里的CIA探员那两段非常精彩。于是在2000年,这支原本虚拟的乐团终于走下银幕,并且是和俄罗斯红军合唱团合作,在赫尔辛基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计有70000人入场。
这张演唱会的DVD《The Total Balalaika Show 》,即将于5月初发行。
作品年表:
萨玛的姿势 Saimaa-ilmio, 1981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Leningrad Cowboys Go America, 1989
火柴厂的女孩 The Match Factory Girl, 1989
我雇了一个合约杀手 I Hired a Contract Killer,1990
波希米亚生活 Bohemian Life,1992
浮云记事 Drifting Clouds,1996
没有过去的男人 Man Without a Past,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