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八廓的五轮
在现存医籍中以宋代《太平圣惠方》的记载为最早。历代多数医家认为其理论依据源于《灵枢·大惑论》,论中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指出了眼的各个部位与脏腑的内在联系。在分属关系上,历代虽有差异,但大体是一致的,即胞睑属脾胃为肉轮,内外两眦属心和小肠为血轮,白睛属肺和大肠为气轮,黑睛属肝胆为风轮,瞳神属肾与膀胱为水轮,合称五轮(图1)。所谓轮者乃比喻眼睛圆而转动似车轮之意。五轮之说的实用价值是强调眼与脏腑密不可分,轮之有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在临床上通过观察各轮外显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的内蕴病变,因而对眼病的辨证深入了一步。然而五轮之说不足之处难免明显。例如白睛发黄,病位虽在气轮,而病之本不在肺,多系脾胃湿热蕴蒸所致。再如水轮病变,绝非皆用补肾之剂所能包治。故临证之际既要详查眼之五轮,又不可拘泥于五轮,而应从整体出发,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借助各方面的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八廓 指水廓、风廓、天廓、地廓、火廓、雷廓、泽廓、山廓(图2)。“廓”取城廓护卫之意。首见于宋元间的《秘传眼科龙木论》所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但无形又无位,即尚未配有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与八位(天水山雷风火地泽)。直到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才为八廓配上了八卦与八位。明代以后,八廓在名称、配属和配位上,一直混乱无章,除天、风、火、地四廓说法一致外,其他均有分歧,特别是山廓就有五种不同的说法。至于八廓的部位在《世医得效方》、《银海精微》、《审视瑶函》、《医宗金鉴》、《银海指南》、《医学入门》六本书中也不相同。而八廓的实用价值,在一些推崇八廓的眼科著作中,也很难找到实际应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