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青铜器都是出土的吗?

商周青铜器主要是出土的。之后的朝代大都有铸造青铜器具,有一些传承下来了,如宣德炉作为古董是一直有古人收藏的。

宋代至清代青铜器简说

五代十国期间的青铜制品留存下来的很少,较重要的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吴越国王金涂铜塔,塔为圆形,***五层,塔顶为攒尖式,塔座呈八角形。

两宋时代的青铜制品,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大晟编钟和宣和三年尊。大晟编钟系徽宗时所铸其造型是以当时发出的春秋时代的宋公成钟为模式。今留存的大晟钟,如大晟林钟,扁圆体、平口、双兽钮、螺旋状权,隧部、舞部、篆部均饰浪花纹。“大晟”编钟对了解宋、金乐制,提高仿古青铜乐钟的铸造水平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宣和三年尊,圆形、侈口。器身分区段,并均匀地分布四条扉棱,腹部、足部饰兽面纹,以扉棱作鼻,颈饰焦叶纹和蚕纹,器内底部铸大篆字体的铭文5行,26字,说明该尊作于宋徽宗赵佶宣和三年(1121),是置放在方泽坛祭祀神祗用的。

日常生活用器中的灯与炉是难见到的,炉主要是侈口、鼓腹、折足的鬲式炉和无耳、柱足、素面,或饰有几何纹和动物纹的鼎式炉。特别值得提到的是,1975年湖南湘潭发现的一件衡器铜则,扁体,圆顶、平底,上端一圆孔。由于该器自名铜则,使我们得以确定它的名称,对研究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度量衡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再介绍一下具有特殊功能的一种奇珍贵宝——水双龙洗。“洗”本是古人盥洗用的器皿,类似后世的脸盆,但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的双龙洗,却有着独特的功能。这件双龙洗体呈圆形、平底,口沿上有两个把柄,洗外表光素,内底饰反向的两条龙,双龙围以云水纹衬托,每条龙口均吐出呈卷云式的线纹,造型雅致,装饰古朴,别具风格。令特别感兴趣的是,洗内放入半盆清水后,用蘸上水的双手心磨擦盆的把柄,洗就会嗡嗡作响,刹那间,在龙口吐出的线纹处射出透彻晶莹的水柱,高可达尺余。这种奇异现象的发生,是利用了物理学的***振原理。双柄的振源,经手摩擦推动空气运动,于是发出了响声,经持续摩擦,加强了***振波,从而形成了洗内之水翻滚飞溅的现象。喷水双龙洗的发明,在中华民族科技史上放射出异彩。

辽代青铜制品的种类与数量都较少,主要有釜、钵、勺、盆、执壶、权、铃、铜丝制的手与足套、青铜面具以及鎏金的诸多小件生活用品。

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入的两件各具特征的铜盆,一件侈口、平底,颈部刻几何形花纹;另一件虽为平底,但口沿呈八角弧形,形状独特新颖。这时期鎏金的小件生活用器种类很多,有锁、钥匙、带扣等。通辽出土的双鱼饰件,造有情趣,双鱼并列,全身鎏金,眼、嘴、尾、鳞全是刻錾出来的。铜铃有圆形和鞍桥形的。金代统治地域因缺乏铜矿,为了铸钱的需要,铜禁一直很严,大量的日用器皿和宗教器物主要用铁铸造。日用器用铜最多的主要是铜镜。在传世品中可确定属金代铸造的铜器很难见到。

元代青铜器种类主要有鼎、爵、盘、罐、碗、盆、鼓、铃、权、盒、笔架等。 但所见最多的是铜权,不但其出土地点星罗棋布,而且还表现出了特殊的时代风格。权多作六面体,亦有作圆形的,有呈阶梯式的圆形底座,顶上有穿孔方型纽。由于大多数元代铜权上都有年号,所以许多都可明确其绝对年代。

明代的青铜制品种类也较多,有鼎、锅、盆、盆架、壶、炉、钟、砝码、墨盒、钩、腰牌等和宗教造像。讲究的还常表现出鎏金、嵌镶等金属细工的特点。宣德年间宫廷铸造的宣德炉,是明代青铜制品中的重要一类。这种炉在当时就很受世人的重视,一直影响到清代,以至民国,仿制品很多。存世宣德炉虽然不少,但确认为珍品的实属罕见。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宣德炉,特征是圆腹、侈口,口沿二立耳,三乳形足,暗紫色器身上饰有大小不等的金片,外底中心部位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该炉造型优雅,质地极精。

明代青铜钟还需提到的是,1981年在福建南丰发现的郑和铜钟,钟顶作球冠状,上铸龙钮,钟口呈葵瓣状,钟肩饰云头纹,身饰雷纹、环带纹和八卦图形。

总的看来,明代青铜器种类还是较多的,除有罕见的大型作品外,也生产小件的日常生活用具,如墨盒、镊子、钩、手炉、盆与盆架等,也发现了铜盔。在制作工艺上有洒金、嵌金、银丝、錾花等多种技法。这时还出现了一批制作金属器的名匠,如胡文明、张鸣岐等。

清代青铜器中铜熏炉一类的实用器较多,样式也丰富多彩,制作精美,器外表常鎏金,有的还镶嵌宝石和水晶。熏炉有的呈圆形,三高足,有一对狮首扣环耳,镂孔盖上的钮作卧兽、炉身镶嵌蓝、绿、红宝石和水晶。在一件圆形垂腹二耳圈足的铜炉上,有“郎吟阁”款这时期一些少数民族,如藏族的铜器,制作也很精致,外表常有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