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的作文素材

篇一:邵逸夫作文素材

 邵逸夫作文素材

 做人当如邵逸夫

 作者/山东 毕泗建

 人物简介

 他曾拍摄过1000多部经典电影,打造了一个无法重现的电影王国神话,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香港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登上香港富豪排行榜唯他一人。他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内地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他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他就是邵逸夫。1990年,为表彰他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其名字为一颗新发现的行星命名。这颗行星的名字叫“邵逸夫星”。 美国旧金山政府则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香港特首梁振英对TVB荣誉主席邵逸夫离世表示哀悼,他赞扬邵逸夫长期大力推动演艺事业发展,又在香港及内地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特别值得尊重。

 传奇经历

 创建“无线电视”

 上世纪70年代,邵逸夫的电影事业进入了黄金阶段,1973年开始,邵氏公司每年都有40到50部影片问世,当时,香港电影中最卖座的,有一半以上都是邵氏出品。可是精明的邵逸夫感受到了电视对电影的威胁和挑战,他开始逐渐收缩电影业务,转投无线电视。

 1987年,邵逸夫正式对外宣布停止了所有电影制作,正式将事业的重心转向电视业。事实上,早在1967年邵逸夫就和朋友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无线电视,英文简称TVB。

 由他成立的无线艺员>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张曼玉等大批顶尖巨星,几乎撑起了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内地观众对于香港的记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TVB的电视剧,比如《上海滩》《射雕英雄传》《流氓大亨》《鹿鼎记》等等。40多年来,TVB推出的电视剧近1500部,超过8万多小时。

 多维解读

 1.成功需要“变”。从20世纪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

 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变”,一成不变与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注定让你成为时代浪潮中的牺牲品。革新,才有机会。

 2.善于抓住机遇。能否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机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邵逸夫感受到电视对电影的威胁和挑战,转投无线电视。因此,要抓住机遇,就必须有精明的头脑,详细地研究,细心地观察,捕捉机会。

 精彩人生

 曾经一天看9部电影

 邵逸夫是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干一样,专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在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方面更是行家里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他看电影之多,也堪称一最。中国的外国的,文的武的,好的差的,他逢片必看。他借此了解电影动态,以确定题材,制定拍摄计划。邵逸夫说: “我天生喜欢看电影。”邵逸夫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起床,一天的工作时间在16小时以上。几十年来,邵逸夫每天至少要看两三部电影,最高纪录是一天9部,一年700部,邵逸夫可谓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为了树立邵氏影业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 “在早期,我整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邵氏出品,必属佳片。”邵逸夫自己制片相当严谨,绝不拍劣片。据称,邵氏在37年间,烧掉的影片以十部计。

 多维解读

 1.事业成功需要执著地投入。执著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著是热情地投入,是无私地付出。邵逸夫被称为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即为明证。人生因执著而精彩,世界因执著而美丽。40多年来邵逸夫干劲冲天,被誉为“香港精神”——“能吃苦”的代表。

 2.追求完美。邵逸夫曾说: “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你是否发现,走到最后的胜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点,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给这个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

 魅力人格

 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人格境界

 60年代,邵逸夫聘用有“宣传鬼才”之称的邹文怀当他的《电影周刊》主编。邹氏

 跟随邵逸夫11年,常令邵氏影片“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平淡无奇的影片也能卖个满堂红。其后,他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拍摄了卖座率极高的影片《貂蝉》。该影片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

 邵逸夫自己每天九点钟一定到片厂,开会、试片等,他一定比别人先到,其他人员偶有迟到也不深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导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并带走大批技工好手,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70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这或许只有邵逸夫能够做到。

 多维解读

 1.学会知人善任。作为领导,要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你的事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邵逸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知人善任有关。

 2.要大度宽容。胸怀博大,能善待他人,能悦纳他人,是一个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宽容大度是黏合剂,能容人就能团结各种人,受人拥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必是孤家寡人。

 大爱无疆

 散尽千金济众生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其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该奖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美元,颁奖始于2004年。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美籍华人杨振宁说: “‘邵逸夫奖’的设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大事。”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 “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教育为立国之本,邵逸夫为此多年来尽心尽责,不遗余力。20多年来,他仅向内地的捐款就已经超过30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遍布全国的逸夫楼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多维解读

 1.邵逸夫曾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

 慈善家。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若不是满怀服务大众的精神,而只是站在云端俯视,邵逸夫便无法走进老百姓的心。

 2.热爱国家,热爱香港。有钱却不奢侈挥霍,成功但从不自负。他生活简单,习练气功,还自带盒饭参加宴会。他不专横,更不轻易批评和否定他人。作为回报,社会也向这位成功而慷慨的人士奉上欣赏和尊重,尊重他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尊重他的美德善行和他事业的成功。

 结束语

 2011年12月7日,104岁的邵逸夫宣布将卸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TVB)董事局主席等职务。在很多人心中, “邵逸夫”的名字就像个符号一般不可磨灭。

 与邵逸失一起退隐的,是香港电影一去不回的黄金时代;不会与这位老人一起离开的,则是他带给我们的黄金般的高尚品格与慈善理念。

 这位老人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动人。 《邵逸夫作文素材》

篇二:高考作文热点人物素材:邵逸夫

 高考作文热点人物素材:邵逸夫

 押题素材

 百年传奇邵逸夫:人生比戏更精彩

 华语电影发展至今,电影圈涌现出的大佬数不胜数,不过能配得上“大亨”之名的却是凤毛麟角,而邵逸夫绝对是其中最闪耀的一位。

 邵逸夫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其父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但他没有继承父业,反而投身娱乐圈。他中学毕业后就赴新加坡协助兄长创业,并拍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1958年,邵逸夫移师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先后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获得了几十项大奖,创下中国电影史纪录,开创了邵氏电影的辉煌时代。1967年,邵逸夫创办香港无线电视(TVB),高调进军电视业,笑傲香港四十载。 此外,邵逸夫还乐善好施,热心公益。1973年他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他对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等遍布中国各地……2014年1月7日,邵逸夫百年人生圆满落幕,但他的人生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

 多维解读

 1.人生要活出自己。邵逸夫没有继承父业,而是自己创业,并通过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他拍出了中国

 第一部有声电影,打造了邵氏电影、香港无线电视两个娱乐帝国,培育了无数影视巨星他拒绝平庸、敢想敢做、勇于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将奋斗进行到底。邵逸夫不到20岁,就下南洋艰苦创业,成为华语电影的开拓者;50岁移师香港,继续为开辟事业新天地而搏命,成立“邵氏兄

 弟”;近60岁,创办TvB,成就娱乐帝国;百岁之时,还在为教育和医疗事业鞠躬尽瘁。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3.工作当精益求精。邵逸夫的一生,都精益求精,致力于打造个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乃至华人文化品牌。“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是邵氏电影最著名的一句宣传语,也是邵逸夫的工作态度和艺术准则。其“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的认真态度,对影片质量严格把关的严谨作风,使其电影上座率居高不下,让邵氏影片立于不败之地。

 4.上善若水。邵逸夫坐拥亿万财产,却不追求个人享受,而是慈善为怀,热心公益,心怀祖国,造福他人。他不遗余力地投身教育和医疗事业,遍布中国的“逸夫楼”便是见证,其承载着无数人的求学记忆,记录着邵逸夫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 声音&观点

 ◇以前我们说有饮水的地方就有柳永词,后来演变成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小说。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放在邵逸夫身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看过邵氏电影、TvB电视剧,他是华人世界的文化巨子。 ——剧评人李星文

 ◇邵老先生走了,全国各地“逸夫楼”的阶梯总和,足够您登上天堂。 ——网友

 时文佳作

 邵逸夫改写的不仅是电影 ◎刘巽达

 2014年1月7日,香港TvB荣誉主席邵逸夫先生驾鹤西去,享

 年107岁。虽如此高寿仙逝,却依然引来一片叹息。邵逸夫的知名

 度和社会影响力太大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香港知

 名电影制作人和娱乐业大亨,更是一个卓越的慈善家,全国许多学校里,都矗立着以他名字命名的“逸夫楼”;而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更是在表彰科技拔尖人物、促进科学研究方面居功至伟。就笔者而言,求学时泡在逸夫图书馆里,就业后又频频出入逸夫舞台。像我一样,受其泽被者可谓不可胜数。

 邵逸夫的电影传奇,常常成为人们的谈资。从最初的天一电影公司,到20世纪30年代新加坡成立的邵氏电影公司,再到20世纪50年代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他渐渐建立起一个电影王国。当年的香港电影是贫乏的代名词,而自从1932年邵逸夫捣鼓出一部《白金龙》后,香港电影才被关注起来。随着“邵氏兄弟”成立并推出一大批港产影片,香港影界一跃成为“东方好莱坞”。从一个在洋学堂念私塾的小孩成长为影坛大亨,他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窥视到个人成长与民族企业成长之间的正相关联系。他的事必躬亲,他的精力旺盛,也让每个人感受到理想和细节的和谐***振。

 也许人性比较偏恋八卦,对邵逸夫先生的解读,还有很多的是他的童言无忌、生活趣闻。我们无数次看到他西装笔挺地行走在红地毯上,香槟美酒与美女围绕左右。在笔者看来,这既是他娱乐业的身份使然,也是他潇洒人生态度的尽情展示。他的“永远年轻”的生活方式,绝不是简单的物质主义的`炫耀,而具有精神层面的启示意义。对一份事业凝聚高度的热情,永不停歇地站在业界的巅峰,才能让他的电影王国一直制造传奇、新意迭出。

 我们常常喜欢用“他虽然是个商人”的句式,好像商人天生具有某种缺陷。但论一个人的贡献,商人捐献的真金白银往往具有货真价实的意义。他的确是个商人,他的企业航船离不开利润的支撑,但这不正是社会规律的一部分吗要紧的是看他的财富是否取之有道,乃至“散之有道”。当邵逸夫先生用超过100亿港元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时,这样的慈善为怀,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邵逸夫不仅改写了香港电影,还改写了香港电影以外的很多东西。他的个人形象、他一手打造的“四大天王”形象,已经走进了无数人的记忆中。甚至可以说,他的仙逝,是香港乃至中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损失。此刻,我们对他表达一份怀念和敬意,也可以借此在邵氏作品中,寻找我们曾经有过的心灵慰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疯狂点击

 文章采取总分结构,开头一段总写邵逸夫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等身份和其对教育、科学方面的贡献,然后依次从电影传奇、生活态度、公益慈善、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高度评价了邵逸夫精彩的人生。文章叙议结合,详略得当,真诚地表达了一个“受其泽被者”的无限怀念和敬意,讴歌了邵逸夫的光辉人生和高尚品格。

篇三:邵逸夫个人案例高中作文素材

 关键词:

 选择与放弃

 素材:

 在南洋放电影的经历锻炼

 出邵逸夫敏锐的市场嗅觉,

 他开始兴建电影院。时值大人生,自己的青春。 邵逸夫曾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你是否有发现,走到最后的胜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点,而是严格要

 求自己,给这个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 陆黄梅戏风靡,邵逸夫迅速

 挖掘人才,当黄梅戏出现审

 美疲劳时,他又果断放弃转

 战武侠戏,使香港成为东方

 的好莱坞。

 论点:

 邵逸夫,斯人已逝,但他留

 下的娱乐王国和慈善事业

 仍在继续。107年的传奇人

 生,他无条件开办培训班,

 让许许多多有梦想的人走

 进了娱乐王国。

 段落:坐在窗明几净的楼里读书时,我也曾会想,逸夫

 到底是谁,为什么他可以给

 我们捐赠一整栋教学楼。逸

 夫逸夫,便是邵逸夫。30年

 的时间,他捐建了5000多个教育、医疗项目,让“逸夫楼”遍布中国。不仅如此,

 邵逸夫晚年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

 的“邵逸夫奖”,支持科学研究。悼念邵逸夫,为记住

 是这样一个人,让教育慈善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

 我们今天看到的邵逸夫,或

 许是一个王国的背影,一个

 时代的终结。然而他在我们

 生命中留下的邵氏烙印,却

 将久久不被磨灭。悼念邵逸

 夫,也是为记住我们自己的从20世纪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变”。一成不变与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注定让你成为时代浪潮中的牺牲品。革新,才有机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每一座逸夫楼背后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1985年开始在浙江大学建立逸夫楼,这是邵逸夫对内地捐献的开始。19岁离开故乡浙江宁波的他,在外闯荡半生后,选择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故乡。从那以后,一栋栋逸夫楼,一座座逸夫小学,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从星火终至燎原。 邵逸夫对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乐此不疲,他曾说“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这位颐养天年的百岁老人用一生证明了这句话。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岁月中,邵逸夫所展现出来的谋略智慧和乐力慈善,值得一代代中国企业家学习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