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追剧?

我也不知道,《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人民的名义》我都没看过,也不追剧,上一次看国产电视剧大概还是《亮剑》。

之所以想说这个话题,其实是因为昨天读完了一本书,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

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而我,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尤其是跟克莱·舍基一样的、坚定的“分享主义”倡导者,也一直很想读读此书。

认知盈余,是说受过教育且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也就是你我这样的人,有知识、有分享欲望,聚在一起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作者对看电视简直是深恶痛绝,估计他跟我一样,也有时间利用焦虑症。作者考虑的是群体的认知盈余,全体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是2000亿个小时,也就是说全体美国人一个周末的看电视时间,就够做一个维基百科。

看到这样的数据,你是不是也觉得有点惊讶?

这本书是2011年写的,对于2017年的中国人来说,这里的电视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纯休闲类的活动,刷朋友圈、刷阴阳师或者看网剧、看网络小说什么的。

实际上对于每个人来说,哪怕并不是某个方面的专业人士,减少低价值的消费性活动也能产出相当丰富的内容。

但是作者对消费和创造分享的区分太极端了,我认为,高级的媒介消费行为(读一本好书)比低级的分享行为(在朋友圈转发一条明星八卦)对于社会的价值也要更大,哪怕读完书以后,读者并不把读后感分享出去。

我一直觉得,如今的时代真好,给每一个人发声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就能和其他人组合在一起,***同成就一番事业。

从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高度来说是这样,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这样。

我们现在比古人、甚至比我们的父母都幸福多了。有那么多的机器来帮助我们工作、帮助我们完成家务,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的自由时间。我们能够做什么,做成什么,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些自由时间,通过对点点滴滴认知盈余的积累,通过高价值地输入、分享和输出,创造出更多有意义的东西,也是我很喜欢说的,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

任何的预言都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去做尽可能多的尝试,去勇敢地试错。

为什么要追剧?如果你是用大量的时间来追剧,那可能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认知盈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