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

葫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用作容器。估计它来源于非洲,在今天的墨西哥、秘鲁和泰国均有数千年的被种植的葫芦被发现。在埃及葫芦被作为陪葬品。在中国河南考古遗址出土的葫芦皮最早的是七至八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葫芦子也有七千年的历史了有些学者怀疑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指葫芦的字了(卣)。中国最早将葫芦称为瓠、匏和壶。在《诗经》、《论语》中均有葫芦被提到。一个例子是《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在中国古代葫芦有众多称呼,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当中。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这种类型的文字 ,古文字学者指出,这是“壶字”,有专家指出它也是“葫芦”,除甲骨文这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名称外,葫芦在中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这三个字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犀”;《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前二字在古代大约是相通的。

壶卢(《日华子本草》) ,匏(《诗经》),匏瓜(《论语》),壶(《鹖冠子》),瓠瓜(《说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鹖冠子》陆佃注),瓠匏(《滇南本草》),藈姑(《群芳谱》),葫芦瓜(《本草求原》),葫芦(《饮片新参》)。

钩、藈姑(《尔稚,),土瓜(《本经》),雹瓜(《圣惠方》),老鸦瓜(《本草图经》),野甜瓜、马雹儿(《丹溪纂要》),马剥儿(《医学入门》),马瓟瓜、公公须(《纲目》),杜瓜、鸽蛋瓜(《福建民间草药》),吊瓜(《浙江中药手册》),山冬瓜、水瓜(《闽东本草》),苦瓜莲、小苦兜(《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壶卢》:“长瓠、悬瓠、壶卢、匏包、蒲卢,名状不一,其实一类各色也。”

《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后因以喻未得仕用或无所作为的人。 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王安石《韩持国见访》诗:“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 明沈鲸《双珠记·辕门遇友》:“ 孙兄 乃间世之英,非匏瓜之类,自能见机而作,不必挂怀。”

比喻男子独处无偶。

《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李善注:“ 阮禹 《止欲赋》曰:‘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俱有此言,然无匹之义,未详其始。”张铣注:“匏瓜,星名,独在河鼓东,故云无匹。” 明梅鼎祚《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谓“腰舟”。

《晋书·蔡谟传》:“﹝ 谟 ﹞性尤笃慎,每事必为过防,故时人云:‘ 蔡公 过浮航,脱带腰舟。’”《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宋 陆佃 解:“壶,瓠也,佩之可以济涉,南人谓之腰舟。”葫芦很类似,子,宫,这很可能与当时的生,殖,崇,拜有关。

《说文》云:瓠匏,匏瓠也。《广雅》云:匏瓠也。《尔雅》云:瓠栖瓣。《毛诗》云:瓠有苦叶。《传》云:匏谓之瓠,又九月断壶。《传》云:壶瓠也。古今注云:瓠,壶芦也,壶芦,瓠之无柄者,瓠,有柄者。又云:瓢瓠也,其曰匏,瓠则别名。

《国风·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朱熹集传》“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洁白,而比次整齐也。”后因其洁白小巧,常用瓠犀微露形容女子的牙齿洁白美丽。

唐 权德舆《杂兴五首》:“新装对镜知无比,微笑时时出瓠犀。”

(新妆照镜自觉娇艳无比,微微一笑,时时露出洁白的牙齿。)

唐 权德舆《杂诗》之三:“一顾授横波,千金呈瓠犀。”

元 萨都剌《题杨妃病齿》诗:“一点春酸入瓠犀,雪色鲛绡湿香唾。”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樱唇半启,瓠犀微露。”

《源氏物语 第四章 夕颜》正如这板 垣旁边长着的基草,株株翠绿可爱;绿草中白花朵朵,白得其乐迎风招展。源氏公子不禁吟道:“花不知名分外娇!”但听得随从禀告:“这白花,名叫夕颜。这种颇似人名的花,惯常在这般肮脏的墙根盛开。”

《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因为葫芦有很多品种,这是古人的一种分类方法。如陆佃《碑雅》认为:“长而唐上日瓠,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曰壶”。他的意思是瓠、匏、壶是三种葫芦的名称,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外形上。瓠即现在用来当菜吃的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即农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芦;壶即扁圆葫芦。但古人的分类并不统一,李时珍解释匏、壶的含义,正好与陆佃相反,即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崔豹在《古今注》中则认为瓠、匏、壶卢、瓢等都不是种与种的区别,而是种属之别。他认为“瓠”是一切葫芦的总称,而匏、壶卢、瓢、悬瓠都是瓠,只是外形有差别罢了。

古人认为葫芦的性质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称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其质来说,葫芦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又曰“甘瓠”;苦者曰“匏”,又曰“苦匏”《毛诗陆疏广要》。至于“茶酒瓠”、“药壶卢”,皆因用途而名之《本草纲目》。

由于古人用字同音假造成的。葫芦不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诗经》记载的时代来计算,中国栽培葫芦也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之后,记载葫芦的文献就更多了。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在这些书里,有的写葫芦的种植方法,有的写葫芦的食用、药用及日常器用的价值,有的是歌咏葫芦的诗文,还有大批有关葫芦的神话传说故事。

《尧典》中有匏为八音之一的说法。葫芦笙最早载于汉代的《礼乐志》:“有葫芦笙。”后来晋崔豹《古今注》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悬瓠,可以为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和则漆其里。”这句话是说长柄葫芦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的葫芦最佳。除了笙、竽等簧管乐器外,葫芦还可以做弦乐器或弹拨乐器的***鸣箱。

葫芦还可以做鸽哨,分很多种,制法各异。

在所有出产葫芦的地区葫芦均被当作容器使用。木质化的葫芦可以用来承水、承酒、当作水杯、水壶使用。其果实剖开后称为“卺”,传统习俗新婚夫妇成礼时须用一对卺献酒,故而结婚又名“合卺”。

葫芦作为日常用具,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葫芦开口做成各种形状的器具使用,最常见的是用来装水或装酒的水壶或酒壶,也可用来舀水、淘米、舀面、盛东西东西等。在古代葫芦还被用来盛药,它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为它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不致损坏变质。另外,葫芦还能制成舟和农具,甚至被制成火器,在战争中使用。

道教认为葫芦可以凝聚气,因此使用葫芦装丹。在道教中葫芦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容器,而有法器的作用。

中医认为葫芦有利尿消肿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伤寒类要》认为葫芦可以医治黄疸。

按照《白虎通》的记载,笙本来是葫芦做的(瓠曰笙)。唐朝刘恂也写过:“交趾人多取无柄老瓠,割而为笙,上安十三簧,吹之,音韵清响,雅合律吕。”《尧典》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直至今天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依然有实用葫芦制作的乐器使用,如葫芦丝。

风水认为葫芦可以避邪,因此在房屋前后种植葫芦。

闻一多认为在古代中国南部有人是从葫芦中产生的传说。他引用《诗经·大雅·绵》中“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歌词。此外他认为伏羲和女娲实际上是葫芦的代身。伏羲又作包羲,与古代葫芦的名称匏同音,而娲在古代与瓜同音。

元 王祯《农书》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又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可见古人是把葫芦作为瓜果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种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既能腌制,也能干晒。烧汤清香四飘,其味鲜美。与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论葫芦还是它的叶子,都要在嫩时食用,否则成熟后便失去了食用价值。

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葫芦味甘,性平滑无毒,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据古代医书记载,葫芦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葫芦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又可治面目、四肢肿,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痈疽恶疮。尤以葫芦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其味甘,性平,无毒,用于消热解毒,润肺利便。愈是陈年的葫芦壳,疗效愈高。

合卺即新夫妇在新房内***饮合欢酒。举行于新郎亲迎新妇进入家门以后。起于上古。本用匏(葫芦)一剖为二,以七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后世改用杯盏,乃称“交杯酒”。宋代并有行“合卺”礼毕,掷盏于床下,使之一仰一覆,表示男俯女仰、阴阳和谐的习俗,带有明显的性,象,征的意味。还有通过看掷于地上两个杯的俯仰来看日后夫妇是否和谐。有些占卜的意意思,后亦以“合卺”借指成婚。

《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牢而食,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孔颖达疏:“***牢而食者,同食一牲,不异牲也……合卺,则不异爵,合卺有合,体之义。***牢有同尊卑之义。体合则尊卑同,同尊卑,则相亲而不相离矣。”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

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礼官……命,妓,女执双杯,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毕,以盏一仰一覆,安于床下,取大吉利意。”

闻―多在《神话与诗/伏羲考》中论证指出,说伏羲、盘古均为葫芦的拟人化。伏羲氏本名最大可能是“匏析氏”,就是“匏析成瓢”的意思。在陶器发明之前,寻找合适的专用取水用具是先民们急于解决的大问题。先民可能会尝试着用各种瓜皮取水,在一代又一代的尝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葫芦最适合用做取水用具,又逐渐形成制瓢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先民喝水的大问题,是一次足以与石器和火的发明并列的技术进步。

神话中的伏羲氏其实是用葫芦作饮水器具的时代象征。合卺是婚礼上至为关键的环节,正是用瓢象征夫妇之事的。可见,古人把制嫁娶之礼的伟大功迹记在“匏析成瓢”的伏羲氏名下,不无道理。也可以视为伏羲氏时代的遗风流俗。

葫芦神话大多有这样一些内容:葫芦是诞生始祖的母,体;是先祖灵魂的归宿地;葫芦籽是万物的种子;葫芦笙声是祖先的声音。彝族民间长诗《梅葛》说,汉、傣、彝、僳僳、藏、白、回等民族,都是从一个葫芦里出来的亲兄弟;拉祜族长诗《牡帕密帕》中说:第一代人扎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芦孕育出来的,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个民族是扎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对孩子。

佤族《司岗里》也有类似的传说。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就连电视剧中也要赋于葫芦以多能和神话的功效。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

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如果夫妻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葫芦还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侧。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如果是健康人,则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气,提升运势。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屋内人平安的作用。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神话大多有这样一些内容:葫芦是诞生始祖的母,体;是先祖灵魂的归宿地;葫芦籽是万物的种子;葫芦笙声是祖先的声音。总之,葫芦已成为观赏、收藏、实用的上好佳品,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葫芦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记载,同时关于其名称也有多种叫法,“瓠”、“匏”、“壶”、“甘瓠”、“壶卢”、“蒲卢”均指葫芦。“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

从文献上看,中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的信仰。后来道教兴起,葫芦被纳入其宗教体系,增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佛教的传入和流布,也给葫芦增添了新的花叶。现在民间传承的故事中,葫芦成为一种“灵物”。例如广泛流传的“宝葫芦”故事就说故事的主人翁拥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这表现了过去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使他们欲望得到满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宝葫芦。

古代夫妻结婚入洞房饮“合卺”酒,卺即葫芦,其意为夫妻百年后灵魂可合体,因此古人视葫芦为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葫芦与仙道的关系非常密切。《列仙传》上的铁拐先生、尹喜、安期生、费长房这些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总是与葫芦为伍的,以致后来葫芦成为成仙得道的标志之一。

由于“葫芦”与“福禄”音同,它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民间以彩葫芦作佩饰,就是基于这种观念。

另外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古代吉祥图案中有不少关于葫芦的题材,如“子孙万代” 、“万代盘长” 等。

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梁”,据说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在台湾的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会发财、富有。

由济水,***济,代表保平安、济世救人;以利水与易燃成灰等可入药,还可用以装药及作火器、兵器,进而代表医药,健康,长寿,甚至包括驱灾难、避凶险。仅此,已足够“五福”,不论是《尚书·洪范》所列“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命终”抑或通常所指福、禄、寿、喜、财。不仅如此,经《葫芦枣》、《壶公》传说,善待道人可由葫芦带给致富财源或得登入“壶中仙境”,“壶中仙境”在道家臆想中即至高无上的福地:无忧无虑、长生不老。

因《八仙过海》传说,葫芦跻于“暗八仙”亦即“八宝”,获“宝葫芦”之誉,并“葫芦中岂只存五福”之谓,包罗了“应有尽有”、“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由于葫芦所具封闭、包藏等原生形状与性能,诱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及神秘感。

福、禄、万、生、升的谐音。福、禄与福禄因谐音用葫芦表示,子孙万代用枝叶繁茂、多果的葫芦藤蔓表示,笙表示生与升,葫芦的称谓与书写仅汉字楷体不下50种,也是葫芦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最基本的瓠、壶、葫,钟卢、芦,匏,瓢而言,可直析为大瓜,大圆球,大包或大泡,和瓢瓜对照方言并虑及早期居民发音或较单一,或不尽相同,瓠一浮一蒲一匏一漂一瓢有所近似结合声韵,恰似仿效葫芦受物体、流体作用的拟音,即噜,呼噜,浮噜,噗噜……葫代福,芦代禄,蔓代万,笙代生、升均为约定俗成,笙又因声音如春天生机勃发而代表生机。葫芦笙成了许多民族的吉祥乐器。

合卺是结婚的同义词,吉祥词,专用的庆贺词。首先,它源于前文所述《昏义》等记载。其次,合婚饮酒用葫芦作瓢特定字——卺从楷体解:上部丞即承,为继、延续,和佐,相辅、相助之义;下部巳,为篆体卩,即竹,现作节,指贞节、节操、操守。如《昏义》所讲“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一对新人各以一系红绳之半瓢交杯对饮,后合二半瓢为一体用红绳系牢成为婚礼上最重要的仪式,寓意不言而明。

吉祥图谱或图案是中华吉祥文化历史的积累和重要部分,葫芦或花、果、叶、蔓连绵,或突出果实,在有关图谱中或为主,或为辅。猴子上葫芦意为从此见者一家代代封侯,葫芦金刚、葫芦兄妹是正义与神通的化身。诸多的葫芦图谱,表明了葫芦在中华吉祥文化中的地位和作为吉祥物过去与现在的稳固地位。道观及佛庙也多以葫芦宝顶作为镇寺庙之灵宝。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据说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在台湾的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会聚财、富有。葫芦是风水学中常用之物,效果好,威力大,作用奇特,它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医病,二是化煞收邪。

《飞星赋》曰:‘七有葫芦之异,医卜兴家。’七为兑卦,如果这个方位有山如葫芦状,为葫芦砂,主人在医卜星相方面有很高的学术和发展。在洛书里兑卦在西方。葫芦主医卜星相,如果有人是从事这个方面职业的,在家中挂葫芦,则对事业和学术有利。

在《鲁班寸白薄》中有此诗:墙头梁上画葫芦,九流三教用功夫,凡往人家皆异术,医卜星相往来多。除此之外,葫芦还是一件神秘之物,可以降妖除怪,阻挡任何煞气,特别是铜葫芦化煞效果最好。

在风水上,令人运程阻滞并带来疾病的星耀,都是五行属于土,而铜葫芦即拥有化解土煞的功效,如果在铜葫芦的底部及盖加上八卦图案,便成为效果更佳的‘八卦化煞葫芦’。

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屋内人平安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民俗不仅认为葫芦可促身体健康,更可添夫妻情分。若夫妻缘薄,可摆放一只铜葫芦在床头,增加夫妻恩爱。另外,凡家中有体弱者,可摆放此法器,对健康有利,家有小孩及长者更应选用。此物在一定程度亦可纳福吉祥。在神话和故事里,葫芦始终与神仙和英雄为伴,如八仙中的铁拐李,寿星南极翁,济公和尚等都身背葫芦或腰悬葫芦,被认为是给人类带来福禄、吉祥的灵物。

所以葫芦自古以来就是“福禄吉祥”、“健康长寿”的象征,也是保宅护家的良品。葫芦在民间传统喻意中认为可保体泰健康,挂在睡床尾或摆放在睡侧。就可以吸取不良的气场,使其快速的好起来.如果是健康人,可以吸走人身上的晦气,提升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