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钱有颜还有才的官二代作死之路--洛阳风华往事系列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城内四处散落着古迹,随手一指,一条街道、一棵树或许都有着不凡的经历和过往。真正是:巷陌风起云涌,尘封千年繁华。

现在的洛阳火车站附近,有两条十字交错的路。一条金谷园路,一条春晴路。名字取自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金谷春晴。

金谷园的主人就是西晋年间著名的官二代,超级富豪,当时的国民老公,西晋著名才子天团一一金谷二十四友的主要成员之一石崇。

石崇组织的美男才子天团在当时颜值,才华,家世上都是首屈一指。

石崇自不必说,晋书记载,石崇是西晋著名的美男子。其父石苞相貌非凡,是西晋开国功臣,石崇更是容貌俊美。

该才子天团首席代表是潘岳,又名潘安。对,就是那个古时美男子的代言人,乘车出行一次,就引得少女,少妇,老妇人争相投掷鲜花、香果的超级巨星。

我小时候跟随大人参加喜宴,洛阳风俗有在婚礼上夸新郎的传统。那时的司仪,不管新郎高低美丑,一概夸新郎貌似潘安。以至于让年幼无知的我以为,所有的新郎结婚时都要改名叫潘安,好在我也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这么丢人的问题始终也没敢问出口,默默折磨我好几年。

金谷二十四友的代表人物还有陆机。陆机出身名门士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代表作巜辩亡论》,是分析孙吴败亡的原因。其《平复帖》也是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其他成员如刘琨、陆云、左思、欧阳建、郭彰、杜斌、王萃、邹捷、崔基、刘瑰、周恢、陈昣、刘汭、缪征、挚虞、诸葛诠、和郁、牵秀、刘猛、刘舆、杜育等。

他们出身背景相似,人生态度一致,占据了当时文坛十分之七。

这个文学天团有多牛?从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可见一斑。公元296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前往长安,石崇与众人在金谷园相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后人称之为“金谷宴集”。

这群才子在金谷园“登云阁,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50年后,永和九年,王羲之效仿这种文人雅会,在绍兴兰亭“流觞曲水,畅叙幽情",于是有了“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

天下名园苏州拙政园的名字就取自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同育)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出自刘琨的《重赠卢谌》。

石崇的金谷园是座美轮美奂的园林。倘若遗址还在,地位不输于今天的龙门和白马寺。据考证金谷园的大致方位应该是在今日洛阳孟津送庄凤凰台附近。

金谷园有多美?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楼台亭阁,池沼碧波,交辉掩映,茂树郁郁,修竹亭亭,百花竞艳。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

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园中“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

金谷诗序中记载有园中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这般美好的园林,我觉得和红楼梦里元妃的省亲别墅很像。你看,秀竹依依,静谧清幽的是潇湘馆,奇草仙藤,异香扑鼻的是蘅芜苑,坐在水边花畔的是藕香榭,箫管悠扬笙婉转,乐声穿林渡水而来,格外好听。鸟鸣幽村,鱼跃荷塘,这不就是稻香村吗?

金谷园在园林史上的地位有多高?有“南兰亭,北金谷”之说,金谷在前,兰亭在后。金谷园自建成之日,一直到三百多年后的唐末宋初,都不断有文人雅士慕名前来,即景生情,留下诸多诗作。最出名的便是杜牧的这首金谷园诗。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石崇是白手起家的官二代,父亲石苞虽是西晋开国功臣,官至司徒,已经是三公九卿之首。但是石苞祖上却并非士族出身,石苞是从给农司马这样的小吏做起,一步步做到了高位。

石苞有六子,石崇最小。据说石苞临终时分配财物都给了其他几个孩子,只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向石苞请求,石苞说:“这孩子尽管年纪小,以后他自己是能得到财富的。

石崇是几个孩子中才干最为突出的,年纪轻轻就做了修武县令,后步步高升,仕途顺畅。石崇才干突出只是升迁的一方面原因。更多原因是由于当时司马氏家族篡夺曹魏政权后,为笼络人心,对各大士族恩威并施,只要是忠于司马氏的家族后人都会得到惠顾,而有才干的后人会晋升的更快。

关于石崇的财富来源,主流的说法是:石崇跟随晋武帝伐吴有功,一直官升至荆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当时的荆州管辖湖南湖北,是交通要道,客商来使必经之地,石崇的财富便是从这里获得。他派兵扮匪,抢劫远行商客和外来使者,取得了巨额财物。

可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晋武帝在位时,石崇跟随伐吴,他只被封为安阳乡侯,封赏并不是最丰厚的,在任上好学不倦,后因疾病自求解职。后拜为黄门郎、散骑侍郎、侍中。相当于帝王的顾问,离帝王很近,但无实权。

此时石崇就已经有了巨额的财富,开始与王恺斗富了。而且石崇出任荆州刺史是晋武帝死后,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时的事情。所以石崇的巨额财富并不全是靠打劫客商所得,至少在晋武帝之时不是。

那么石崇斗富之时巨额家财是从哪里来呢?

本着八卦的精神,扎进史料开始深扒,有几条发现。

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洋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金谷园内的屋宇装饰的金碧辉煌,宛如宫殿。

用丝绸茶叶,铜铁换回珍珠玛瑙可是至少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利润啊,石崇真的是经商有道。难怪出任交趾使时以十斛珍珠换得绿珠。一斛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真真是珍珠如土金如铁。

晋书中记载金谷园中有水碓三十余处,苍头八百余人。每处不止一个水碓,相当于很多个粮食加工厂,再加上园内的名贵药草,蔬菜粮鱼,可以大胆想象一下,除了自用,也许石崇在洛阳城中经营着粮食买卖,药材等一系列生意,而且他的别院不止金谷园一处,生意更具规模。

石崇斗富,绿珠坠楼,八王之乱是石崇一生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后人都说石崇家财万贯,太过张扬,不懂怀壁其罪的道理。居然和皇帝的舅舅斗富,而且三个回合全占上风。生活奢侈铺张,美女无数,引来他人嫉妒,惹祸上身,绿珠坠楼,自己也被司马伦,孙秀斩于东市,诛灭三族。

实际上整个西晋的世家大族在八王之乱中没有一个家族得以善终,石崇的结局是一种必然,或早或晚,都无法逃脱。金谷二十四友的下场也基本如此。

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不仅是追随西晋皇室的士家大族英才凋落,动不动就被诛灭三族,整个家族覆灭。西晋皇室成员之间也是骨肉相残,互相屠杀。最终导致西晋王朝灭亡,五胡乱华。而洛阳城也在战乱中盗贼横行,尽数被毁。

西晋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家族用了三代人的时间,却只存在了短短51年,就以骨肉互相屠杀的惨烈结局而覆灭。曹操家族取代汉家基业用了两代人的时间,却只持续了46年就被司马氏毫不费力的取代。

两个家族企业创始人曹操和司马懿都是雄才霸主,第二代也很强,无论是曹丕,还是司马师和司马昭都能够很好承接父辈遗愿,具备带领家族继续向前的魄力和智慧。

第三代也不差,曹睿在位时间虽然短,只有十几年,也没出什么乱子。司马炎还有灭吴一统三国之功,在位前期还降赋税,颁户调式,发展生产,经济繁荣。后期懈怠,奢靡腐化,但在一个没有强势外族入侵的环境下,两个王朝竟如此短命,一定是政权机制本身有了严重的bug而没有及时发现和修复所致。

历史上评价一个帝王,生前的文治武功只能算一半政绩,在立储问题上才是考验是否明君的关键,能保证死后政权顺利交接,过渡,不出乱子才算合格。

曹操生前在立储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导致群臣分别拥护曹丕和曹植,曹丕在争储的过程中饱受煎熬,所以一即位,吸取前朝教训,立下了宦官不能干政,后宫不得干政,外戚不得掌权的号令。同时为防止其他同宗兄弟与之争权,制定了非常严苛的分封制度。

诸王受封就国后,活动区域不许超过三十里,不许进京,不许和周围其他的封王来往;在国内,一举一动皆受中央派来的辅监管制着。不是囚徒,又是什么?

这还不算,曹丕父子害怕诸王久居一地,与地方势力勾结,形成和中央对立的力量,故不断地改变诸王的封地,经常迁徙,生生的折腾他们,让他们无心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曹魏政权轻松的被苦心经营,大权在握的司马氏篡夺,各地曹氏诸侯却毫无勤王之力。

曹丕并没有真正从西汉和东汉灭亡中吸取教训,他只顾防范宗室兄弟,却不关心曹魏政权的安危。忘记了权臣篡位的可能性,他曹丕就是篡夺的东汉政权啊!

再来看司马家族,却是另一种极端。

司马懿历经三朝皇帝,军功赫赫,极有威望。门下英才济济,子侄甚多。自司马师,司马昭时,取代曹魏之心就已有之。苦心经营多年才有这样的结果。

晋承继于魏,魏晋官僚体系也是一脉相承,司马氏对各方大族和官僚较为放纵,才有司马家族的地位。所以西晋一开国就是一个已经腐朽的王国,没有一般新开国王朝的新气象。

正是因为目睹了曹魏政权的灭亡,司马炎大肆分封同姓王,并且下放行政权力和军队,不仅如此,很多同姓王都还在京都任职,根本不愿到自己的封地去。如果说曹丕对待宗室分封过于苛刻,司马炎则过度下放了宗室的权力。

而且在立储的选择上,司马炎也是做了一种最差的选择。晋惠帝无能之极,执政能力在及格线以下。这样的弱主,这样强有力的同氏宗族,有太大的概率会出现诸侯之乱。

司马炎对司马衷也并不满意,但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聪明,很得司马炎喜欢。司马炎就隔代指定了第三代接班人,而司马遹的生母并不是司马衷的正室贾南风,仅从人性角度考量,司马遹的太子之位就注定危险重重。

果然,晋惠帝即位不久,贾后及其外戚专权,贾南风就设计陷害太子遹谋反,向惠帝提出废掉并杀害太子。晋惠帝并没有听从贾后,两人一时争执不下。

这时赵王司马伦蠢蠢欲动,鼓动贾后不可留后患,务必除掉太子。待贾后杀掉太子遹后,司马伦以贾后陷害太子为由,联合齐王带兵一举杀害贾后及其党羽。八王之乱拉开帷幕,西晋皇室开始了内部皇族的互相屠杀。

西晋就这样惨烈的走向了灭亡。

自此,五胡乱华,一个动乱的时代开启。

这就是洛阳城,它曾繁华似锦,也曾历经黑暗、暴力、鲜血、阴谋,几度兴废。

一座洛阳城,半部中国史。

漫步洛阳城中,回顾那些气象万千,风起云涌的历史瞬间,有唏嘘,有震撼,有沉思,有赞叹。

心中有费解之事,此刻也消减大半。

世事无常,风云变幻,历史中自有我们可借鉴的智慧和力量。

有空就去洛阳城中走走吧,品味一番帝都的千年往事,绝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