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心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著作丰硕的女作家。性格活泼开朗的冰心先生还曾创作过一首幽默诙谐、风格别具的“谑夫”宝塔诗。
诗曰: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到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缘由,冰心在其《我的老伴吴文藻》一文中做过详细的介绍,兹据该文略述如下:原来,身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民族学鼻祖的吴文学藻先生生性朴实严肃、不善交际。
忘了那里道听途说来得“恨水不成冰”的逸事:某某人苦恋冰心未果,转而立名恨水,恨水之不成冰也。这里的某某人就是《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冰就是现代女作家,诗人,冰心。
很早就听过吴文藻和冰心的爱情故事,他们在去美国留学的渡轮上,一见钟情,而后有情人书信频传,归国后终成眷属。她曾明确表明不曾认识张恨水,更没有什么瓜葛。冰心(1900-1999)对自己的笔名解释:作家在1932年《冰心全集·自序》中如何说的吧:“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冰心两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据说是取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当时有些小报传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暗指冰心,虽然是无中生有,但似乎越传越真,以至于让许多人误解。但这种传闻似乎是根据冰心和冷清气质和名字附和出来的,据和冰心做了大半个世纪的知己的顾毓琇(“桂冠诗人”,文理全才,博古通今,学贯东西)评价冰心是有些冷,有几分的矜持。张恨水(1895-1967) 是这样解释他的笔名的,“恨水”是从南唐后主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随时看到‘恨水’两字,时刻自勉,珍惜时光。他在17岁就使用那个笔名了。
张恨水在17岁就开始使用笔名了,和冰心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中第一次用到的笔名的1919年,相差77年,因此可以肯定他们的笔名是毫不相干的,不过是八卦新闻的穿凿附会罢了。
1929年,吴先生与冰心结婚后更是心无旁鹜,几乎都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钻研学问和教学工作上(吴当时兼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故在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事务时就显得“书呆子气”十足。有一天,冰心和吴文藻二人一同到城里去看望冰心的父亲。到了冰心的父亲家后,冰心让吴先生上街去给孩子买“萨其玛”(一种点心),并给她父亲买一件双丝葛的夹袍面子。当时吴先生的孩子尚且处于咿呀学语的阶段,在说到“萨其玛”时不会说萨其玛,一般只说“马”。可没想到,吴先生到了点心铺子后也只会说买“马”。 这还不算完,吴先生他到了布店后说要买一丈多的羽毛纱。幸亏吴先生当时所去的“稻香村”点心店和“东升祥”布店的售货员和冰心一家都很熟,觉得莫名其妙,便打电话到冰心家来问。冰心这才知道吴先生又闹了个大笑话,一家人听说后也都禁不住大笑起来。后来,冰心对她父亲说:“他真是个傻姑爷!”冰心的父亲听后笑着说:“这傻姑爷可不是我替你挑的!”对此,冰心也只好认了。还有一次,冰心一家人都在所住的楼前赏花,吴先生的母亲让冰心把依然在书房里用功的吴文藻先生从书房里叫出来,让他休息一会儿。没想到,吴先生人虽然出来了,但心却还在学问里。他站在丁香树前目光茫然地又像应酬似地问冰心:“这是什么花?”冰心故意忍笑回答道:“这是香丁。”于是吴先生便点了头说:“啊,香丁。”在场的人听了都大笑起来。抗日战争爆发后,冰心一家辗转至云南呈贡。一个周末的晚上,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及其夫人、几个清华大学的同学一起来到冰心家作客。闲谈之中,冰心先生当场创作了这首宝塔诗,把对吴先生的一腔“怨气”都发泄在了清华大学身上(因为自1916年考入清华学堂至1923年赴美留学为止,吴先生先后在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学习生活了近八年的时间)。梅校长夫妇和几个清华同学听完这首诗及相关的故事后都笑得仰后合,梅校长还笑着给冰心的诗续了两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
据冰心讲,当时在座的清华同学听完续诗后都笑得很得意,而冰心自己却只好再次承认“作法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