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鸡血石的历史是?

昌化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印石,是我国四大名石之一。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西50余里的浙西大峡谷源头——海拔1300余米的玉岩山。产地位于原吴昌县境内,后来吴越国末代国君钱镠之孙钱俶纳土归宋,宋代取“吴昌”而“化”之,遂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将吴昌县改为昌化县,昌化鸡血石便由此得名。1960年昌化县并入临安县,但昌化鸡血石的名称仍被沿用。昌化鸡血石的发现和开采利用已有1000多年历史。

昌化鸡血石与寿山田黄石、芙蓉石并称为名贵印石三宝。据资料,昌化鸡血石作为印石,始于元代,兴于明清。据传明代时,当地夏林村一位农民,因采得鸡血石进贡有功,被封为玉石官。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当时的昌化县令方城,在卸任时曾写下七绝一首:“三年幸得返吾庐,投砚高风愧不如,检点衙斋收入好,半方图石两箱书”。这里的图石即鸡血石。身为鸡血石产地县的县令,仅占有半方图石就属收入好,足见当时鸡血石是何等求之不易。清乾隆年间所修《浙江通志》记载:“昌化县产图章石,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昌化鸡血石作为印章石而载入省志,说明当时鸡血石图章已十分流行。

昌化鸡血石在清朝宫廷内十分受宠,在帝后宝玺中,有不少是昌化鸡血石。除此之外,皇帝和后妃们还拥有大批属于个人赏玩的鸡血石。明清时期是中国印章艺术发展的高峰期,特别是昌化鸡血石印,不仅受宫廷赏识,也备受文人、官僚、商贾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