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三个石家庄”
石家庄市桥东至今有个休门街,这个“休门街”,不但对“石家庄”名字来历有关系,而对内丘的石家庄村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
内丘城东石家庄村,村子不大,故事还不小,尤其是怀旧观念浓郁。上了年纪的人,到现在去石家庄市还说去“休门”。故事就在这里,休门的“休”字有两种版本之说,一说,很久很久以前,内丘城东石家庄村出了个浪荡公子,不务正业,被族人逐出家门,就是说把他给“休了”。休妻的“休”。还有一说指的是八卦的方位,北边为休;南边为景。两种学说演绎出一连串故事,故事的前端比较紊乱,说是最早村里石性人家生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很实诚老实,在村里很受打听,唯独老三,性格独特,羁骜不驯,爱好拳脚,江湖义气浓重。整日里游手好闲,浪荡成性,后来被族人轰出家门,但他抱有凌云之志,非干出个名堂不可,我老三并非等闲之辈。他逃荒要饭来到二百里开外的一个称作石门的小镇暂且鬼混。
当时铁路已经兴起,石门镇实属京冀要道,已设“石门站”。有了车站,各路商家云集,这里就成了经济贸易的中心。石家老三起初在车站扛包揽活,招工扩业。在车站东边不远处搭了个窝棚,算是有了安身立命之地。事业逐步兴旺起来,不免引起当地一些人的嫉妒,在一次冲突中,石家老三凭着在内丘老家学的一身武艺,制服了闹事的头头和幕后的首领。从此竟然歃血为盟,磕头结拜成了弟兄。无巧不成书,这些结拜弟兄竟然都姓石。后来,在这些同姓弟兄的帮助下,事业越干越大,各自都值买了产业领地,再后来官方划分区域辖地,他说,我这一门是被家里“休”出来的,就叫休门吧。再后来,他的庄园发展成了一条小街,被当地命名为“休门街”了。
石家老三在外发达了,当然不会忘本。他套上几辆骡马大车,装上粮食财物,要回家看看,报效父母乡邻。车辆未到村口,它就下车步行,不管遇见老幼寡鳏,他都一一散发糖果钱币,寒暄问候。家人和乡邻都对他刮目相看。
回家后得知,他走后家境一直不佳。二哥为了谋生,已出外到南边的孟村屯打工糊口。他掉下两眼泪水,找到二哥,两人抱头痛哭一场。随后鼎助二哥银两财物,让其在村外盖起一片庄园,让二哥娶妻生子,繁衍生息至今。后来这里就称谓南石家庄村了。
大哥二哥都得到三弟的资助后,日子过得殷实和谐。又把父母接到休门街享福去了。后来,与内丘两个石家庄的往来越来越频繁,石门城的“休门街”,也就成了石姓人们感到自豪和向往的地方。
再说石家老三精明加诚恳,品行得愈老天的眷顾,事业越干越大,财路越来越广。当时号称大买卖九十二座,小买卖八十七爿。经营着钱庄、粮庄、布匹庄,开着煤场、木场砖瓦厂。管理着铁器、石器瓷器店,外代猪群、鸡鸭牛羊群。每个门市、每家买卖都有名号。但每个名号都是以石家庄开头。比如:石家庄钱庄、石家庄粮店,等等,都是挂着石家庄的名号。为此,对外的物流和贸易,标签及地址都标有“石家庄什么什么……”字号。石门镇的居民的脑海里统统打上“石家庄”的烙印。由于石家庄的名号繁多,影响极大,以至于官方命名建市时,多年的石门城自然地改名为“石家庄市”了。传说归传说,不能做为历史考证。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也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多少代,据说,在一年的正月里,历来平稳和谐的内丘石家庄村招贼了,这贼不偷钱粮不偷衣物,偏偏把祖先堂里的祖宗案偷去了。丢了祖宗案就等于被人挖了祖坟。石氏家族一时茫然,怎么还有人偷这!后来经过仔细分析得出结论,城南的石家庄人嫌疑最大,因为他们那里没有此物,这个“案”实际是一张挂图,在这个图上,石氏家族的来龙去脉,辈份长幼排列有序,各个支系余脉一览无余。每年的大年初一,南石家庄的男丁贤孙们,都来这里祭祖拜宗,今年为何没来呢?案件不攻自破。明摆着的道理。可是抓贼捉脏,你没有抓住人家啊!只有暗地探访。探访什么?他们那里根本没有祖宗祠堂!第一年就这样不了了之。
第二年,有人发现南石家庄新盖了祖宗祠堂,竟然堂而皇之地挂了起来。有人报给城东石家庄的族长,老族长纠集一班人等去抢,找到南石家庄理论。这就不免引起争论,这个说,***同的老祖宗凭什么一直你们供奉,让我们充当不孝子祠?要么轮流供奉也行。矛盾不断激化,最后还对薄公堂。
当时内丘县有个窦县长,本县长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清官,石姓后代的案子就摆在了窦县长的案头。只见窦县长惊堂木一拍,让原被告诉说案情。这个说“同一个祖宗案,凭什么你们独吞?”那个说,“你们不想独吞为什么去偷?”各自争论互不相让。窦县已经心知肚明,偷,是为孝而偷,抢,是为孝而抢。他随手抄起按头上的毛笔,在信笺上写下几行字,让秘书递将下去。众人一看,是四句诗词:“本是一条根,为何要独吞?想做真孝子,快报父母恩!”
众人们面面相觑,都涨红了脸默不作声,细细揣摩诗词的含义,本是同一个祖宗,为何要为了死去的人而动干戈呢?真要当孝子,赶快孝顺还活着的父母吧!不要光搞那些无用的形式主义了。据传,后来石氏家族的子祠们都是敬老爱老孝老的典范。
(转自杜良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