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的道教文化
传入兴隆山的宗教是道教,始于东汉桓帝永寿年间,四川鹤鸣山人在兴隆山传播张道陵道教理论,始有人在兴隆山修行,此后,历代绵延不绝。佛教于汉明帝时传入我国,东晋十六国时乞伏炽磐在尖山东山堡下修“千佛洞”,唐贞观时佛教盛行,新营有十二寺,苑川有三寺,麻家寺一带有三寺。伊斯兰教于清乾隆八年(1743)传入榆中。基督教始于清末光绪年间由三角城乡大兴营村人沈学廉引入。迄至今城关镇教堂有信徒500多名。纵观历史,道教为兴隆山宗教活动的主体,所以,史称兴隆山为道教名山 。
道教源于殷商时代卜筮吉凶的巫师。汉成帝时(前32—前7)方士甘忠将黄帝、老子(合称黄老)的道教学说与儒家谶纬学说的具体内容相结合,作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太平经》的出现与传播,标志着道教的形成。道士形成于战国时期,时齐人邹衍以五行阴阳学说解释“知仙方”、“炼丹术”,此“神仙方士”逐渐变为道士。道士宗派较多,存在时间较长的有两大派:一是张道陵(34—156)创始的“天师道”,又称正一派、正一道、阴阳,不出家,不蓄发,可吃荤、娶妻;二是宋代陕西咸阳人王重阳(1113—1170)创始的“全真派”,称道士,住道观,蓄发挽髻。道观首建于武帝封二年(前109),“公孙卿上言武帝:‘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盆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面候神人”(《史记?封禅书》)。
兴隆山道观发祥于何时,尚无准确文字记载。据道士武宗贤回忆,兴隆山自在窝有本《神仙纲鉴》说,东汉张道陵传道时,兴隆山就有了庙宇。而另一种说法是始于两晋。“唐宋时香火兴旺,称”洞天福地“(《栖云笔记》)。清代盛期***有道观七十多座,房屋近千间。顺序按”神“的尊位高低由上到下依次排列。东峰有虚皇殿,祀虚皇道君(元始天尊);玉皇殿,祀玉皇;杨泗将军殿,祀杨羲;太白泉,祀太白金星;三官殿,祀道教最先奉祀的神祗,即天官、地官、水官;三教洞,祀孔丘、释迦牟尼、李耳;无量祖师殿,祀无量太华天尊;老君殿,祀李耳;孙真人庵,祀王重阳弟子之七孙不二(女、清静派);娘娘殿,祀天竺人韦古道;灵官殿,应祀都天灵官王善,而兴隆山却《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关圣殿,祀忠孝节义烈士关羽;山神洞,祀烛龙;龙王庙,祀传说中主管降水之神——龙王敖广;混元阁,祀上清灵宝天尊;斗母宫,祀北斗众星之母女神——”先天斗母大圣元君“,又称园明道母天尊(即斗姆、北斗星);雷祖殿祀太乙雷声应化天尊,并称都天纠察大灵官(又称作黄帝之妻,乃误);寿星庵(女道士住持称庵),祀南极长生司命真君,并称南极真人;三清殿,祀玉清境清微元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道德天尊;七真殿,正殿祀王重阳七个弟子:马钰(后开遇派)、谭处端(南天派)、刘处玄(随山派)、丘年机(龙门派)、王处一(嵛山派)、郝大通(华山派)、孙不二(女、清净派);东西两侧殿祀南五祖张伯瑞、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灵官殿,祀王善;二仙洞祀秦致通、李致享;三圣洞祀轩辕、苍颉、文昌;朝元观祀吕洞宾;丘祖阁祀长春真人丘处机;土地祠祀土地;北峰东岳台东岳殿,祀东岳大帝,全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邦都大帝;救苦殿,祀太乙救苦天尊;还有六曹殿、十王殿、白云观、五龙宫、财神殿等。谷底有总神殿祀”十天尊“: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女子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和混元老祖等。
道教宗派最大的有四个,其中真大道与太一道在元明时衰败,只存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指出家道士,以王重阳为教祖。正一派道士民间俗称天师道,以张道陵为教祖。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孛儿只斤铁穆耳授天师道传人张宗寅次子张玉材(第38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一般不蓄发,可吃荤、娶妻,主要从事斋醮、诵经、做道场和察看风水、划穴安灵、卜吉凶等。
兴隆山道观均由全真派道士主持。唐前无考,宋有秦致通、李致享为全真派第17代。其辈次为:怀玄抱真,道合无为,养素守默,保光图和,致虚冲阳,承化弘先。
清乾隆、嘉庆年间刘一明为全真龙门派(龙门派由王重阳弟子丘处机所创)第11代弟子。其辈次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元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住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兴隆山由全真龙门派第12代弟子为冯阳贵、康阳全、张阳志、马阳建、刘阳精、李阳新、李阳益、自阳和、李阳观、任阳固;第13代为唐来绣、魏来成、贾来宾、刘来庆;第14代为魏复林、郭复祥;第15代为王本贤、梁本中;第16代为达合明、曾合典、杨合恒、彭合真、朱合瑜、杨合明、马合珍、王合兴;第17代为金教立、孙教林、李教元、罗教荣、段教顺、李教慧、周教成、李教镇、石教玺;第18代为康永会、杨永清、杨永瑞、姬永畅;第19代为刘元贞、余元吉、焦元乾、赵元善、马元海、任元顺、蒋元禄、王元慧、曾元庆、张元山、周元珠;第20代为马明成、张明山、王明尚、冯明禄、赵明成、杨明福、胡明清、赵明宣、丁明真;第21代为李至陛、李至忠;第22代为赵理臣、裴理享、杨理镇、张理新、冯理全、韩理明;第23代为武宗贤、王宗贵、张宗仁、刘宗汉、张宗正;第24代为雍诚仁、康诚享、李诚方;第25代为岳信清。
1935年县长叶超成立兴隆山道教协会。东岳台冯永权为道长,另有四个”巡照“,系娘娘殿杨元初、菩萨殿陈明礼、二仙台严至和、太白泉张宗仁,时道众达60多名。1951年,兴隆山道士***52人,土地改革时分了土地、牲畜。1952年葛明瀛为会长。1954年兴隆山道众成立生产队,太白泉张宗仁为道教协会会长。1956年有道士40人,道姑1名,张宗仁既为兴隆山会长,又为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金理南为协会文书。1957年有道士41人,实际住山38人。1958年住山道士40人。1959年二仙台住持严和为会长至1963年。1969年又有道士整修殿宇、洞穴,塑山神、土地关羽、关兴、周仓神像祀奉。1990年有全真龙门派道士道姑7人常住。全真龙门派第25代传人岳信清为甘肃省道教协会理事。另外流动住兴隆山道士、道姑约10人。按照教义,兴隆山道士以读《经》为主;其次为学医(中医、针炙)、采集草药、炼制蜡丸;再次为练功(含气功、武功)。与其他道士所不同的是道众都过自食其力的生活。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刘一明在峡口购买水浇地66亩,山旱地72亩。次年又购买26亩。兰州信士又捐赠广武门邓家花园附近田地55亩。道众以此为基础,在山上开荒,至1949年兴隆山道士有田地1300余亩,种植粮食、药材和出租,用其收入以自养和修缮庙宇。嘉庆年间,山上道众四处购买枣木,将刘一明释道、医学著作全部刻版印刷、发行于世,其中《经验奇方》、《眼科启蒙》在民间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隆山道众除了每日诵经、焚香、接待施主外,还按照传说中”神“的诞辰日期举行较大的道教活动。如农历正月初九日纪念玉皇大帝,正月十九日纪念丘处机诞辰;二月十五日纪念太上老君;二月十九日纪念观世音菩萨;三月初三日纪念无量祖师;三月二十日纪念三教教主;四月初八日纪念释迦牟尼;四月二十八日纪念药王;六月初六日祀奉山神。祭日活动以全真派为主,有时正一派(阴阳)也加入其行列。正一派道教活动以”高功“为大,高功穿法衣(红色,有黄色八卦,后背有太极图),余均穿黑色道袍。乐器以鼓、钹、锣、唢呐、铙为主,没有箫各行其是笛,气氛比全真派热烈,乐曲也更为动听。演奏时除规定的乐谱青天歌、汉东山、朝佛祠、将军令、太子降香、观音辞外,吹奏民间歌曲绣荷包、放风筝、孟姜女等。
兴隆山东省道教有一特殊规定:平日焚香、诵经只敲磬和各庙铜钟,不敲混元阁巨钟。只有大的祭奠活动时,先敲混元阁巨钟,再敲各殿小钟,祭奠活动才能开始。
目前兴隆山道教活动场所有:山神洞、关圣殿、大佛殿、娘娘殿、孙真人庵、三教洞、太白泉、玉皇殿、丘祖阁、菩萨阁、七真殿、黑虎殿、自在窝、二公祠(改祀菩萨)、二仙洞、三圣洞、混元阁。活动内容为诵经、化缘、卜卦、接待信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