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为什么叫果城
南充是四川规划发展的9个大城市之一,南充在夏、商时为梁、雍之地,三国时为蜀汉重地,盛唐时置为果州,元明清称顺庆。嘉陵江由北而南穿越这里的山山水水。陈寿、张澜、罗瑞卿等文士武将都是这里为中华民族养育的优秀儿女。建城2200多年的果城,在历史上曾有6个称谓。据《顺庆区志》主编潘大德考证,从果城建城伊始的安汉,到现在的顺庆,每一次更名,都与一段有趣的史实相关。 公元前202年(汉高帝六年)10月,高帝下令修建安汉县城。据《史记·项羽本纪》载:汉王三年(前204)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城中,危急时刻,大将军纪信向刘邦献“金蝉脱壳”之计。刘邦脱险后,化装成刘邦的纪信被项羽烧死。刘邦战胜项羽后,认为纪信舍身为安定汉政权立了大功,故在纪信家乡,设立安汉县。据史载,当年的安汉县城就在今天顺庆北城街道五里店一带。安汉县时辖今天的南充市辖三区、西充县及蓬安县和岳池县部分地方。 西汉及东汉在实行郡县制度的同时,又实行分封皇子及功臣的赐爵食邑制度。因此,在其行政区划之中,除郡、县之外,还有“国”。安汉县后来曾一度称“充国”,虽然充国置于何时已无从可考,但据《汉书·地理志》对巴郡的解释,巴郡领有阆中、江州、临江、安汉、宕渠、充国、涪陵等。可见西汉时已有充国。据巴郡条下所列“充国”后说 “永元二年分阆中置”。有人据此推断东汉初年曾废掉充国并入阆中县。充国的地域包括今阆中南边部分和南部县。汉献帝初平四年(193)撤充国为南充国、西充国。南充国地域包括今天的南部县东部、蓬安县及高坪区北部。城邑在南部县柳驿乡境内。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合并安汉、巴西两县为一县,因地处充国之南,故定名南充县。 顺庆得名始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当年升果州为顺庆府。原来,理宗未作皇帝前任过果州团练使,其登基后下诏,将他最初作官住过的果州升格为府。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改顺庆府为顺庆路,明清时均为顺庆府。1911年,因府县同城,裁除县署,留府,设顺庆府知事公署。民国二年改顺庆府署为南充县知事公署,正式取消“顺庆”之名。到1993年行政区划调整,作为南充城市的主体部分,顺庆地名重新被使用。 果城为南充的别名。其名源于唐初的果州。高祖武德四年(621)设果州,辖南充、相如、西充、朗池(今营山县北部)4县。《旧唐书》说“果州”得名“因果山为名”。据考,果山为南充城西南的西山山脉中的一个小山丘(今省蚕丝校背后)。当年山上“多黄柑”。果州建制一直保持到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设顺庆府时。后来,州制虽早已废止,但人们仍习惯称南充为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