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古诗短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短如下:
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5、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6、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7、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8、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9、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0、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1、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2、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3、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4、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1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16、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拓展知识:
如果将中秋节称为月饼节或月亮节或团圆节都不是很恰当。之所以我们的节日都是以时间来命名,就是表明了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以及习俗。我们的节日文化都是历朝历代得以传承与整合的过程。因此,比较繁杂,绝不能以一两件事件就涵盖了所有的意义。
中秋节的由来是起源于上古的拜月习俗演变的。先民认为月亮和太阳一样,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先民通过观测太阳与月亮,发现了之间的规律。从而研发了以太阴历与太阳历相结合而成的阴阳合历。
通过月亮知道时间,通过太阳我们知道了季节。月亮与太阳在八卦中对应的符号,分别有两个,太阳对应的一个是纯阳的乾卦(乾卦:?),另一个是阳中带阴的离卦(离卦:?)。
月亮对应的一个是纯阴的坤卦(坤卦:?),另一个阴中代阳的坎卦(坎卦:?)。纯阳为老阳,阳极必反。纯阴为老阴,阴极必反。阴中代阳,阳中带阴,两者相互转化,绝不是对立的,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用阴阳合历的原因。
古人观测月亮一年之中不断的变化,从圆到缺,从缺到圆,生生不息,不断地轮回,不断地自我更新。因此,古人认为月亮象征了长生不老。
古人认为月亮是寒冷的,所以月宫取名为广寒宫。虽然我们现在清楚的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月球白天被太阳照的非常热,温度能达到127摄氏度。
当太阳落山后,月球上的温度慢慢下降,表面温度可将至-232℃。对于古人认为月宫的寒冷来源于几个方面:
1,相对于太阳的高温(太阳表面5500℃),月球是冷的。
2,也是相对白天和夜晚的温度而言。
3,对于嫦娥远离世人的孤独感,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诗写出嫦娥的无助以及无限的孤独感。
4,古代文人墨客名仕也是借用月亮表达了怀才不遇以及对故乡,家人的思念。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月亮发现一年之中,只有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大,如此的“皓月当空”,好一个“海岛冰轮初转腾”,因此古人约定在中秋之夜与家人一起团圆赏月。
但是他们会觉得意犹未尽,还想再次赏月,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于是次日(农历八月十六)晚上邀上几位好朋友一边赏月一边吟诗作对。这也被称作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