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介绍个小说素材比较多的网站啊,

网文中开篇“第一笔”很重要。

一个重要的标准就判断有没有“钩子”,第一时间就要把读者“勾引”过来,钩起读下去的欲望。

黑夜里抬头,满天不见半点星光,只能勉强分辨出月亮的位置,只见斜上方的天际,有一轮极淡的白氲,带着朦胧的毛边。月光透过云层照不见近处的景物,放眼望去,只能看清远处山脊与地平线的隐约轮廓。”

徐公子胜治《地师》开头写得很好,请注意揣摩其起笔四段由远到近但附着于主角的视角(注意“黑夜里抬头”五个字所点出来)的描述。

像《地师》这样在设“钩子”时,还能铺陈和渲染气氛,实在难得——我称之为“放电”,先把你“麻倒了”再说。

但像《地师》这样的开篇第一笔,其实在网文中不是“主流”,或者来说,不是“先锋”和“新颖”的模式——它相对来说,比较“传统”。

传统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功力不够,把握不好分寸,很容易让读者的注意力就此华丽丽地飘过……

从网文潮流,到影视剧“剧小说”写法,更推崇地是直接用细节和动作开场,而不是先渲染和描述环境或背景——不是“巨细靡遗地描述环境和氛围”,如:

“黑夜暗沉沉的,雨正铺天盖地。整个镇子都浸泡在初秋的第一场雨水里,亥时刚过,灯就一盏盏地熄灭了。”

而是,直接“演示最吸引人的一个细节和动作”,如:“山谷里忽然燃起了一条冲天的火柱”——发生了什么?“冷千山嗅到了血的味道”——他是一个杀手,即使在睡梦中,也像狗鼻子一样灵。

这是开篇第一笔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写作原则:你需要从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心,而达到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动作”和“悬念”、“神秘”?

从此出发,“如何写好开篇第一笔”,到“怎样写一个勾人的开头”,再到“开场如何不同凡响”——问的人很多,总结出的方法也很多。

归纳这些方法和理论,我觉得,有三点是开头中需要注意的核心点:第一,主角的出场一定有“代入感”;第二,要完成从日常生活到非常化的转折;第三,要埋下钩住人注意力经济和阅读欲望的“勾子”。

噢,还有一点,整个故事,如何能够像影像一样,是“演”出来,而不是“说”出来。

一、网文开篇的N种方法

你可以以“我如何开篇”为主题,系统梳理一下网文经典的“开头”桥段——

仔细揣摩其“勾引”和“放电”之种种效果,把网文中经典的开篇模式,都提炼和总结出来,整成一个“开篇经典大全”。每一个你都写上十遍二十篇,那不同的故事开局,你岂不是得心应手?

然后,试着按你的理解重写一个恶搞动作版的《地师》开头

通常,穿越文的开篇,都是交代主角的类型:

1.先写楔子,然后主角出场。楔子与第一章设计为相对比的时空。

A.楔子为现代背景,如《步步惊心》2005年,深圳的街上,交代了女主穿越;第一卷第一章主角出场,已经是古代,且直接交代女主的年龄、家世,以及联系了穿越前的现代生活。

B.楔子为古代背景,如《扶摇皇后》,并且为一种对话形式,模糊交代了一个宏阔的背景;第一卷同样主角出场,但是现代生活,孟扶摇带领手下挖墓中,却发生事故。

2.没有楔子,主角直接出场。

A.古代背景。如《凤囚凰》,主角酣睡醒来身处古代背景,没有预兆,第二章交代由于飞机失事。

B.现代背景。如《不负如来不负卿》,直接交代是历史系研究生,跟随导师做时空穿越项目,肩负使命,解开历史疑团。

“一般”形式的开篇,力争在开头数千字,将女主的穿越理顺,将“金手指”使出来,把读者与故事主角由现代立马抛到古代。

一方面可以迅速抓住眼球,对于钟情于穿越文的读者来说,简单明了、“一针见血”;另一方面,开篇穿越能够增加故事的紧张感,会给读者阅读带来一定的刺激感。阅读的同时也就像亲身经历这场穿越似的。

这样,代入感强,可以写出主角发生事情的环境,身处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脑海里想什么,还有背景怎样。而网文要吸引住读者,首先就要创造出强烈的代入感。

这样的梳理其实很好,就是——像个概要。如果对这些作品案例,都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然后,进行这几种开头类型的比较分析,就能从中揣摩“写法”的类似与差异。

比如,《庶女?明兰传》(全名《知否?知乎?应是绿肥红瘦》,作者:关心则乱;中文简体图书出版时变更为《庶女明兰传》)的开篇第一章,却没有主角穿越的一丝一毫的气息。只看第一章会误以为只是架空类小说、宅斗文,描写大家族的恩恩怨怨,婆媳妯娌间的不和。

与穿越类的其他文章不同,《庶女?明兰传》的开篇先“大”(环境),后“小”(人)交代背景、界定人物关系、主人公不出场,是具有独特意义的。

一方面形成了一种十分开阔宏大的气场,能够让读者看出这不是局限在男男女女莺莺燕燕的爱情,至少也是家族恩怨;

另一方面,如此开篇,叙述节奏缓慢,读起来从容不迫,但是寥寥数笔间构建的形势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空气里弥漫着的紧张和冲突。

作者的这一叙述可能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找“代入感”,只不过不是“个人的代入感”,而是一种“时代的代入感”。

作者把表情、神态、衣着……任何方面做到了“事无巨细”,并且“极尽描写之能事”,面面俱到。感觉作者已经什么都说到了,并且逻辑极其缜密地表达出来的了,其用字用词的选择、前后关系的设定都已经以最简明的线性方式表现出来。

正因为它已经很“繁”,我们的剖析要“简”——要把它的“写法”,也就是说背后的“逻辑”和“思路”和“结构”解剖出来,就像是设想它如何拍成“影像”。

开篇的简单的几笔,总体都是在讲背景。①社会环境(城市)②家庭背景③人物(及关系)。老太太是作为后续人际关系发展的一个隐性存在,一个核心的纽带式人物。这种开篇第一笔的方式,也是偏传统,先“大”(环境),后“小”(人),并对人物关系进行界定。

对比一下这种人物开篇,和那种直接就是“女一号代入感很强”的开篇,各有什么样优略

仔细揣摩每一句、每个字背后的写法、思路与逻辑,足见其背后是人际关系、人心、人性和人伦作为“支撑点”——故事讲的就是人和人的“关系”。这个开篇把这个最重要的“杠杆”给挖掘了出来。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现在的新手作者,在写作之前其实要学会“阅读”——尤其是“有质量的阅读”,分学会鉴赏、分析和借鉴他人他作的“写法”。其实每一段都有这样写法(思路、逻辑和结构)潜藏在里面。你如果能够这样一个点一个点地去剖析,久而久之,你就会逐渐形成一个“讲故事的骨骼图”:在字词句段篇等文字的肌肉之中,你能逐渐把握住里面的关键点及其形成的骨架,并且,能意会到其中的气质(精气神,以及所谓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