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的作者是谁
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的作者是谁如下:
一、邵雍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相州林县上杆庄(今河南省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人,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大邵村)。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天圣四年,随父迁居卫州***城(今河南省辉县),定居于苏门山,少有大志,刻苦为学,刻苦读书和游历天下,出游黄河、汾河、淮河、汉江流域,并悟到“道在是矣”。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终身不仕。
二、原文
待物莫如诚,诚真天下行。物情无远近,天道自分明。义理须宜顾,才能不用矜。世间闲缘饰,到了是虚名。待物莫如诚,真诚是行为准则。物的本质无论远近,天道自会显明。道义需要谨慎对待,才能不需要自夸。世间的虚名只是一种装饰,到头来只是虚幻的名誉。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待物的态度和人生哲理。诗中强调了待人待物应当以诚实为准则,真诚的行为是最重要的。无论事物的本质是远是近,天道会自然地显明出来,即真实的本质会被揭示出来。诗人认为在处理事务时应当注重道义,不要自夸才能真正做到理想的境地。
三、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邵雍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他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认为诚实和谨慎是正确处理事务的关键。同时,他对世俗的虚名和名利追求持有批判的态度,主张追求真实的内心和道德的境界。
这首诗词启示人们在处理事物和生活中,应当以真诚和道义为准则,超越表面的虚名和世俗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