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罗江白马关行

正月初五,阴雨寒冷,无事,遂冒雨驱车到罗江白马关观金牛古道、凭吊庞统。经才通车的德都三绕后又上成绵,仅一小时余及到。此地为旧时京师长安入川五关中的最后一关,史上曾三次易名。东汉时,因其地处古绵竹城,故为绵竹关,唐时更名为鹿头关,后蜀时王建将鹿头关移到此处,因汉高帝曾骑白马于此、庞统、刘备也于山下换马而骑,故名为白马关至今。

我们先观广场上的挂镜台牌坊,初看很新,但见对联石刻等又为旧物,表明为道光二十四年罗江知县叶光秉建,观其意为明镜高悬,奖善罚恶,似今机关办公大楼间的正容镜。后知其本立于罗江县城隍庙前,后因近年城市拆迁而迁建于此。又沿金牛古道前行,此道显然是近年修复,但也保留了部分当年旧物,只见石板沧沧、车辙深深,遥想当年蜀道之难也。但两侧古树无存,大多为近年新种柏树和竹林。不远见一片破败的红砖平房,数间教室,方知为以前的绵阳五七干校,现门口已为一中年妇女摆打汽枪摊位之地。

再前行约四百米,为一斜坡,即为著名的落凤坡,但观其地也寻常。路旁立有两通石碑,一通为近年景区开发复制,上书“落凤坡”三字;另一通为清同治年间知县所立“庞凤雏先生尽忠处”,此碑位置隐蔽,多方寻找方发现就在眼前,上面小字大多漫灭,应该立石碑亭保护旧物。罗贯中老先生说这里就是庞统中箭阵亡之地。其在书上讲庞统一听此地名叫落凤坡大惊曰:吾号凤雏,此处名为落凤坡,吾命休也。语未毕,箭如飞蝗,只往骑白马者射来,三十六岁遂卒。其实据 《三 国志·蜀书》中记载: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 。 历史 上庞为攻打广汉时阵亡,非此处也。罗贯中还辅以童谣证之:“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其实在三国时,此处并没有落凤坡这个地名,在唐朝时期才有此名。道左侧台阶上新建有庞统血坟,其实就是近年才由当地信众集资新修复的衣冠冢而已。

侧还有一新建的八卦谷,因疑为人工景点未前往。后入白马关景区,关门为2002年在旧址重建,所用墙砖却大多为清时旧物,如刻有“正武宫”、“安县”、“正堂杨制”等。门票仅25元,良心门票。里面的古道保存较为完善。我们沿庞统祠墓前行,围墓壁转过一门即见其墓,立有一通康熙三十年四川巡抚能泰重立墓碑。墓的宝顶呈八角,如将军头盔,与绵阳西山的蒋宛墓基本一样。

据说当年刘备将庞统厚葬于此,称帝后追封为关内侯,刘禅继位又谥为靖侯,并在墓前建祠祭祀,自此始有庞统祠。崇祯末年张献忠干儿子孙可望于白马关战役中烧毁庞统祠;清康熙二十二年王屏藩乱蜀,再次毁于战乱,康熙三十年四川巡抚能泰重建庞统祠,后经陆续修缮始成现状。祠分为门厅、二师殿、栖凤殿,为石木结构,堪称一绝。特别是院内两株千年古柏,且已包在殿中,树与殿已混为一体。后人卧龙孔明、凤雏士元比拟两古柏,遂有“龙凤二师柏”称。殿内东西侧为碑廊,上嵌有王渔洋、江国霖、张香海等怀古寻踪、祭祀庞公的诗文,据说在特殊年代大多散失,现多为征收回来,其中有一通民国六年罗江知县刘为的禁止推车石碑很有意思,说明以前也有保护金牛古道的文物意识。出大门即为金牛古道,上有一残存牌坊叫尧氏节孝坊,建于道光六年,其在夫死后守节不嫁,并变卖田产维修金牛道,惜为为特殊年代所毁,仅存一半。侧有一通石碑仅有“示我”两字可识,旁边又有一通新的复制品“示我周行”。关于这块碑文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嘉庆二十年罗江县毛学宗,尝捐万金,修砌官道计八十里。故学使赵题匾云:‘示我周行’。语出《诗经》,意为”指示大道乐遵照”。又有民间有传说:靖侯祠皆忠义凛然之士,过往官民,均需落轿下马。但有一官员坐轿经此未曾下轿却沿官道直去。后为领导知晓后,令捐俸银八十两,立碑为戒。

金牛道为出蜀要道,凡士子游学,官员赴任皆从此过,自古代人骚客千余年来,留下众多诗篇。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写下了: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南宋乾道八年,陆游写下“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明代天启冯劳谦留有“卧龙机妙真难俪,雏凤神奇无比偶”;清乾隆三年,果清王进藏途经此地感慨“尽瘁两朝堪报主,未成三计竞与尸。建国后1954年朱总司令写下了“忠魂千秋”四字,1994年,贺敬之挥毫“落凤坡下唤落凤复起,白马关前催白马腾飞”。后查知,庞统,生于公元179年,字士元,号凤雏,湖北襄阳人,才智超群,于赤壁之战,才华初显,后归刘备,诸葛亮曾言:“士元之才胜亮十倍”。庞统向刘备分析时局“以荆州为根本,以蜀川定天下,形成三角鼎立,相互钳制的战略格局,方能一统天下”。此处尚有诸葛点将台,惜匆匆而过未尝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