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渔家文化里面有关于体育游戏什么的吗?
武 术
俗称“武把子”、“武艺”、“功夫”等,在荣成民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荣成最后的两次大的移民中,武臣和军人的子弟占很大比重。如元军南下时,将部分老军和家属留在山东,而明朝设卫建所,武官和士兵入卫皆入当地户籍。这些武臣和军人的后代,大都练武,以期报效国家。明代特别规定卫学应分设儒学和武学,以教武臣子弟,可见官府对武术的重视。官府的重视必然导致民间武术活动的普及,较大村落都开办拳房,俗称拳脚房以教子弟练武。随着武术的普及与发展,出现了很多门派。归纳起来,荣成民间武术实为两派,一称内家派的武当派,广为流传的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一称外家派的少林派,流行于境内主要有查拳、蝉螂拳、罗汉拳等。武术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人民的体质,而且在抗击入侵者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嘉靖年间倭寇入侵靖海卫,《山东省通志》和《文登县志》真实地记载为“兵民击退之”。清人关后,明卫的武臣子弟习武之风一度消沉,也影响到民间武术活动的开展。清末民初,民间武术活动复又繁荣起来,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各县普设国术馆,将民间武术活动推向—个新的高潮,各地纷纷没立拳脚房。如石岛、东山、干占、滕家、棘子埠、峨石、荫子夼、埠柳村等,都设立乡村武术馆,仅石岛一地就由姜华亭、毕庶玉、王枝茂、单玉珍、沙国政等开设了五家拳房。他们和斥山姜氏兄弟的拳脚房均演练内家拳。而滕家高生信、东山张立本、干占毕庶义等拳脚房则演练少林拳法。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民间武术活动的普及,出现了不少闻名遐迩的武术村和武林高手。如棘子埠和山马家,都是世世代代相传相承的武术村。每到地了场光时节,男女老少都到村中拳脚房练武。他们以演练查拳为主,尤以其中的“四路查拳”最为精练,并配以刀、枪、剑、棍、钩等对练拳。这个时期演练的武术种类繁多,如长拳、猴拳、形意拳、醉拳、小虎拳、螳螂拳、八卦掌、八卦连环棍、四门刀、通臂掌、花枪、三节棍、七节鞭等;特别是棘子埠村,一村竟设七座拳房,参加并坚持常年习武的达300人,占全村人口的70%。荣成人戏称,棘子埠的驴都会“四门斗儿”。武术强健了身体,为报效祖国、保卫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1940年4月21日,农历三月十二,入侵文登大水泊的日军侵犯荣成,荫子夼国术队队员在队长孙臣的率领下,在金子庄与日军展开搏斗,打死日军9名,缴获步枪7支、轻机枪1挺、驳壳枪1支、子弹3000余发,使侵略者尝到中国武术的滋味。由于武术活动的普及,民间也不乏武林高手,如袁世洪、姜培武、张焕珠、董日泰、高生信、毕连珍、沙树樵、沙国政等。尤其是沙国政,幼年拜姜华亭、翟树珍、王者政、姜容樵等大师为师习武,21岁就当上拳师,单枪匹马走关东,闯朝鲜,教练武功,后受聘担任中国国术馆芜湖分馆武术教习。建国后,任云南武术队教练,培养了大批著名武术运动员。老年时期担任云南武术馆馆长,国家级武术裁判,全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科学研究会委员,云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兼《武当》杂志顾问,在中国武术界很有影响。
秋 千
早年没有其他娱乐项目,荣成人特别喜欢打秋千。秋千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有一牢固的横木,平行拴好两根垂直的绳索,下拴踏板即可。打秋千,分立式、坐式两种,但都靠自身发力,前后摇动。立式俗称踩秋千,要求扎秋千架儿,即左右埋实两支高杆,上架横木作梁。横梁上系垂两根粗绳为绠。绠的宽度比肩稍宽。绠的下部拴踏板。踩秋千时,两手握紧绠绳,左脚踏在踏板上,右脚踩地后退,达到极限,右脚猛地离地跳上踏板,并弓腰曲膝向前猛蹬,两手同时向外猛撑绠绳。升到一定高度,即人无法再升时,猛地向后坐,两手同时向怀里带绠。如此反复,人随秋千越飞越高。踩秋千有一定危险性,属于青年人的活动项目。当地孩子们,在清明节、端午节,做父母的一定会给孩子们在树权上、门框上或两树问搭一个简易的小秋千架,让孩子们坐在上面尽情悠打,或一人坐,一人送,交替进行,这叫坐秋千。清明、端午,最多的是这种秋千。还有一种叫龙门秋,俗称“悠打秋”或“抡打秋”。这种秋千在早年十分盛行,南部的渠格、东墩,北部的埠柳等地的龙门秋最为有名。这是一种靠外力升空的大型半机械秋千。需要的人多,场地大。一般在农业间歇时节,选择一处宽阔之处,四周埋设木桩为架,中心竖一支船用桅杆,底部以碓臼为座,稍上梆四支木棒。桅杆顶端拴有两支或三支横梁,梁的两端各垂一副绠绳,四至六名青年男女分别站在踏板上,架上即称为秋千。龙门内二人或四人推动木桅,离心力使乘坐者升人空中,上下翻飞,惊险异常。
风 筝
俗称“放鹞子”。过去,每到清明前后阳气上升的时候,荣成的孩子和青年人愿在春白地里放风筝。荣成的风筝比较简单,大都用高粱秸秆扎成两个正方形,再交叠在一起,形成八角型,这是最普通又是最普及的风筝了。再就是用竹片扎成蝙蝠、鸟类的形状,但荣成的风筝不绘不描,观赏性差,只是为了放飞。超过放飞时间即随手扔掉,亦不保存,所以,大都用报纸和桑皮布糊面。放飞所用的线,大多数采用钓鱼线,用完之后仍可钓鱼。
象 棋
是境内流传最古老的棋种,也是竞技项目中最广泛的一种,几乎每个村都能找出几副象棋和棋盘。小孩不会走棋步即玩棋摞,红压黑、大吃小论输。象棋需要一定的场地,费时又长,因此,民间多采用石子棋,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荣成流行的石子棋大体有以下几种:
狼吃小孩儿
画横竖线各五道为棋盘,形成十六个小方格,两人对弈,一人执大子两块做狼,一人执小石子十五块为小孩。十五块石子分成五组,每组三块詈于底部横竖线之交点上狼居第二道横线,二四竖线之交点上。规则是双方轮流在交点上随意退进,每步一格。若小孩落单——即处在狼的对面,后面没有其他小孩跟随,则狼可以从其身上越过,就拿掉这个石子,狼把小孩儿吃了。如果小孩儿步步为营,把两只狼困得寸步难行,等于小孩把狼打死,孩儿胜。反之狼吃完小孩,狼胜。
喝三碗
又叫“三碗不过岗”。也是二人对弈。棋盘非常简单,每人三块子儿,分别摆在两边碗里一块,两个横竖交点各一块,走时每人轮流各走一步,谁先把对方三个子儿逼进三只碗谁胜。
搁五子的棋盘同“狼吃小孩儿”的一样,二人各在自己底线布上五块,轮流进退,每次只限一格,想方设法分割对方的棋子,造成其子首尾不能相顾,而自己则有两块棋子在对方一块棋子前后左右相联均可,即吃去对方一子,直至对方不能对阵为止。
搁五福
它有点像围棋,讲究封堵。双方轮流搁子儿于横竖线的交叉点上,一次搁一个子儿,但尽量不使对方而使自己搁成小斜、大斜、通天、小斗、连斗等,落满全部子儿后,数各自的小斜、大斜、通天、小斗、连斗,并按规定拿掉对方的子儿大斜、通天二块,双斗、小斜两块,小斗一块。吃子儿也有学问,即一定要吃对自己有利的那一块,以便继续连成胜势,以吃掉对方的子越多越好。
憋死牛
憋死牛的棋盘很怪,成“区”形。二人各布边子儿两枚,每人一步,走至对方无路可走即胜。
搁连儿
搁连儿的棋盘比较复杂,搁连儿焦点是“连”,无论成横连儿、斜连儿,都得吃掉对方—子儿,而对方则千方百计地堵塞其成“连儿”的线路,使其不能成“连儿”,而自己成“连儿”,以便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