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什么音乐人创作古典音乐啊?
道的多啦~ 听说过名字而已 听过的不多,欣赏的有shostakovich, prokofiev, schnittke, bernstein, britten, berg..大概就这些吧 不欣赏用脑不用心的序列音乐 大师就是厉害,喜欢那么多现代作曲家, 怎么还念念不忘schnittke啊? 说老实话,britten的一部分作品我还是很喜欢的, 比如《比得·隔离目死》还有小协等. 说实话,我非常讨厌像伯恩斯坦之流的作曲家,真是非常难听...令人不免有这样的印象:美国人弄的音乐都是极为难听的.不知道是心理暗示还是怎么回事,我觉得伯恩斯坦的马勒也是soso... 音乐家?就是不光是作曲家?那这儿谈论的performers大都可以算是现代的啊 I CAN NOT UNDERSTAND Shostakovich AT ALL. 序列是"用脑不用心"?我推荐听一下劳塔瓦拉,我也是最近才开始听他的作品,完全改变对序列主义的看法. 20世纪的很多作曲家对我而言比19世纪下半叶的很多作曲家要亲近的多. 你所说的"现代"概念不明确,你是指20th century classics 还是contemporary.算了,反正要说"难听的等于现代"大概不会招致太多反对. 听过一些,敢说喜欢的不多.webern!!!!!极端冷静,简洁凝练,微言大义的格言警句式的音乐!我喜欢!他的极富创造力的师弟,berg,虽然气质与他很不同,但同样迷人!sinopoli指的lulu组曲令人如痴如醉,简直难以想象那是一首十二音作品.他们俩的老师勋伯格也没有理由不听的吖.他各个时期写的各种风格技法的作品都有好听的吖,无论是带晚期浪漫主义的遗风,还是无调性的,再到后来十二音完全确立的.我很难想象有人在听到<<gurrelieder>>或是<<华沙幸存者>>时不为之动容的,尽管它们差异太大了!但这正表明勋伯格是个天才,能胜任不同的题材,技法.而且他是真正用心创作的.要知道古雷之歌完成之前,他已经完成了<<期望>>,<<月迷皮埃罗>>,<<幸运之手>>等"更先锋"的作品.但他说道"我创作古雷之歌,完全是受我的本性,内心驱使;而与我受的音乐技巧的教育跟创作方法的探索无关." 其实很难理解这么多喜欢马勒,瓦格纳等作曲家的朋友不去尝试一下新维也纳乐派.他们之间有自然的过渡传承,更有重大的革新与突破.犹如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人们时空观念的大转变一样,但是牛顿定律是广义相对论的低级近似,也就是说牛顿的理论没有抛弃,而是被很好地"兼容"了.我想现代伟大作曲家的创新就是这样一种包容了传统的全面革新,而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无源之水来的,从而可以说是代表一种必然的方向. 唉,序列"用脑不用心"?真是太不宽容了.那完全是特定社会历史因素造成的吖.反正不是说谁有意搞些复杂透顶的东西糊弄你!想当年,几乎所有厉害的作曲家都拜倒在webern神话面前,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逻辑性,完美的结构,极端的精练,再有就是一种可怕的控制力----由乐曲的头几个音就生成了整部作品!另外,法西斯极权统治后造成的"变态"心理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解释. 相对于那些"正儿八经",严肃得可爱的"先锋"作曲家而言.有一些作曲家(包括很有名的)都回到传统,弄出些例如"新浪漫主义"之类的好听而令人亲切的东西来,真可谓大众的福音吖.像彭德雷斯基,亨策,施尼特凯等人的第n交响曲,第nXX协奏曲,number越大就越好听了----:-)开个玩笑,不过试试也无妨.当然作品本身吸引人的东西就很多,而且听现代作品有个好处,就是第一手资料充足,最适合那些吃饱了没事干,八八卦卦的人了:-).总之,是很好玩的东西. 首先,我举的音乐家不与"新浪漫主义"划等号,而且现代作曲家流派太多,个人风格的转变又特别多,而且通常多才多艺,像施尼特凯的"复风格"不是叫得很响吗.这证明简单的界定是不实际的.呵呵,其实我记得的"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好像是沃尔福冈-里姆.不过像上述几位作曲家所写的那些大编制乐队的鸿篇巨制含有不少浪漫主义的成分似乎是肯定的. 至于"新古典主义".....还是查书比较可靠吧.依我浅薄的见解,是指上世纪初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主张采用古典形式写作的一股反浪漫主义潮流吧."在某种观点处于颠峰状态时,与之对立的观点便出台亮相."有道理.....就像以牛顿和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与逻辑统治着欧洲时,绘画界还会出现回归童真的倾向,出现原始主义..... 哈哈,看怎么理解这个"巅峰状态"了——我常常觉得某种潮流在外表看起来极度膨胀的时候,可能正是没落的时候,例如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浪漫主义走过了头的"虚假繁荣";这种环境下要出新东西自然要先"推翻"那些充斥世界的东西,腾出空间来.打着古人的旗号自然是手段之一. 今天听到一部很杰出的作品--shostakovich第二钢琴三重奏 my stravinsky is almost like gaugin,and as i am listening the rite of sping,that <where are we from,what are we doing,where are we going> appeared suddenly to repons: 我前面说"用脑不用心"的序列音乐,强调的是引号里的那些,而不是序列音乐,不然我喜欢Berg干吗,我个人并不认为schoenberg的钢协是音乐,我觉得它只是数学游戏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失去了音乐激起人的情感的功能...说不清楚,总之我对音乐的定义是比较狭义的. 我想请教一下:webern"微言大义",你是怎么理解它的"义"的?理解他的作品是不是要靠很多的想象?我下了他的全集,没一首引起***鸣~ 看来,boulez说教育是最关键的一点都没错.再好的的音乐没有适当的引导,也不会得到相应的尊重.听说sean是很喜欢马勒的,虽然喜欢他的人多的是,怎么个喜欢法跟喜欢的原因也各部相同.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师徒三人比大家都更热爱马勒,是发自内心的近乎狂热的崇拜.本来谈谈韦伯恩应该挑些别的更有意思的东西,但借此几乎就聊聊韦伯恩跟马勒的关系吧.嗯?很震惊?很愤怒是吧?呵呵,其实韦伯恩跟布鲁克纳也是有东西可谈的. 不知sean听完全套没有,竟然得出"没有一首引起***鸣"的结论是比较令人惋惜的.他起码写过几首完全是浪漫主义风格的调性作品:passacaglia,piano quintet,slow movment for string quartet...自从他跟从勋伯格学习之后,风格开始转变,变得惊人地简洁,没有丝毫赘余,放弃调性.但是!!!请记住,这一切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遵循着有理有据的发展历程.也就是说那是晚期浪漫主义的发展结果.更直接的说,某些作品就是马勒的继续. 1913年时,韦伯恩想写一首带歌曲的"拇指头大的马勒交响曲".后来变成了five pieces for orchestra op.10以及four lieder op.13的第二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彷徨,脱离尘嚣的宁静,精神错乱式的情绪波动......无不与马勒一以贯之.当然那是内在的,可以说是精髓的传承.像five pieces for orchestra的第三首,跟马勒第六的第三乐章的***通之处还不够明显吗?韦伯恩在写作op12----op19,全用了人声,其中受马勒影响的因素是明显的.从他当时对唱词的选择也可以看出来.除了当代的浪漫派诗人意外,还选了汉斯贝格的<<中国之笛>>. 另外,从工作和生活方式来看,两人也有惊人的相似.韦伯恩也是在夏季躲起来作曲的,在preglhorf.其他时间他只能忙于那份不安定的指挥工作,另外还有为勋伯格的私人音乐社服务等等).韦伯恩跟马勒都极其热爱大自然,又是虔诚的教徒.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灵感在很多作品中都有迹可寻.韦伯恩也曾经因为心理问题专门拜访过心理医生Alfred Adler. 只想再强调一点.韦伯恩是在浪漫主义中过来的.他风格转变的年代也是马勒第八,玫瑰骑士首演的年代.再极端的反动也不可能与时代完全割裂开来.更何况时代的风云人物正是韦伯恩的崇拜对象.最后,还是音乐说明一切,希望大家能"忍受"一下韦伯恩,再听听他的音乐,继续我们的讨论. 下回想聊聊韦伯恩创作风格手法的简要历程,重点谈谈他的无调性时期的"点描式手法".唉,关于他序列时期的作品...我深感实在完全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没有Kurt Weil?没有法国作曲家?没有Minilanist?---另外,序列作曲出现时先锋,现时已有哗众取宠之嫌---尤其是那个施托克豪森 E.Satie怎么没有人提呢?他的极简主义有时候会让我怀念起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