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剑有什么意义?
琉璃剑饰与琉璃璧一样,也是仿自于剑饰玉的形制。装饰在剑和剑鞘上的玉,称为“剑饰玉”,它分剑首、剑柄、剑格、鞘带扣、鞘末饰五种,分饰于剑和剑鞘的相应部位,并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以玉饰剑,在西周已有发现,剑鞘饰玉,则从东周开始。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在所佩之剑上饰玉非常流行,并成为身份地位的标志。
琉璃剑饰约出现于战国中期,并流行于战国晚期到西汉初年,它的形制没有较明显的变化,只能从纹饰等其他方面来分析。战国中期的琉璃剑饰多饰谷纹和云纹,晚期多饰柿蒂纹和蟠螭纹、兽面纹。
如湖南省长沙市南门外白沙楚墓发现战国谷纹柿蒂纹琉璃剑首,直径4.5厘米,厚0.5厘米,作圆饼状,器表呈青色,中心部位两弦状圈纹围绕一谷粒纹,外饰单线勾勒的柿蒂纹,外圈有谷纹三周,不很整齐,触之有毛糙感。背面中央有一小柱状物,可与剑柄相接。
该器是仿玉剑首作品,剑首是剑之柄端所嵌的玉饰,置于剑柄的顶端。湖南不产玉,古代常以琉璃作仿玉制品,因而留下了一大批仿玉风格的琉璃器。
玉剑璏是镶嵌于剑鞘上,形制均为长条形,两端微卷,下有长方形穿孔,用以穿革带。
战国琉璃剑璏颜色有浅绿、米黄、乳白色等,纹饰有谷纹、蟠螭纹、兽面纹。玻璃剑璏出现的时间大体与剑首相同,总的看来,流行于战国中、晚期,饰谷纹的稍早,饰蟠螭纹和兽面纹的较晚。
如湖南省长沙枫树山发现的战国谷纹琉璃剑璏,长6.2厘米,宽1.8厘米,高1.3厘米,乳白色,光泽强。有裂缝,边缘多处有磕碰痕。
该器为长条形,器表饰有3排谷纹,排列整齐,触之有毛糙感。剑璏一端尚有单线勾勒的云纹状兽形图案。两端略向下弯曲,一端下有长方形穿孔,用于穿革带。
与此剑璏同时发现的还有玉剑首、玉剑珌,但未见剑,可知原来随葬的剑应为木质明器,已腐蚀无存。玉剑首、玉剑珌、琉璃剑璏都是此剑的装饰物,为实用器。此器保存基本完整,器形、纹饰均仿战国玉剑璏。
再如湖南省长沙左家公山发现的战国兽面纹谷纹琉璃剑璏,长10.2厘米,宽1.9厘米,厚1.4厘米,浅绿色,该器大体完整,在近谷纹端三分之一处有断痕,已黏合。
器呈长条形,一端铸牛头状兽首,其他部位有四排谷纹,排列整齐。两端略向下弯曲,一端下面有长方形穿孔,用于扣接剑鞘。与之同时发现的还有柿蒂纹玻璃剑首、铜剑等,表明这两件玻璃剑饰均为实用器,与玉剑饰的实用性质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