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媒密怎么样
一直很喜欢读芷宁的小说。干净澄明的底子上,浅浅勾勒的人啊,事啊,先是一个浮凸的隐约的印痕,愈读下去,愈看到那些轻捷的文字勾勒描摹的功力,像是神笔马良的笔,左一笔,右一笔,那些人物都活了,那些明知是虚构的情节人事,却分分把心牵扯纠结住了,于是,笑、落泪、叹息、沉思,这种种情绪,都掌握在了芷宁的文字中。更难得的是,这姑娘的文字,还常常带有一种轻盈的智慧,一种悠长的隽永。明明是以情节取胜的都市小说,到了她那儿,却增了几分令人咀嚼不尽的哲思气息,《北京媒密》也是,行云流水的文字间不时闪现幽默诙谐的人物语言,以及充满着诗意和哲思的语言,让这在题材上本是适宜于传阅的流行书籍,亦因此具有了置入书架的收藏价值。 初初拿到《北京媒密》,看书名,脑子里冒出的,大抵是《上海宝贝》《北京娃娃》这样带有浓郁地理气息、充满女性内心述白、个性极其张扬的流行读物,看完楔子才明白,原来本书的重点,不是私生活,不是圈内八卦(虽然此中涉及媒体圈众多八卦人事),而是友谊。所谓“媒密”,即媒体圈中的密友,闺蜜是也。 未免会心一笑。 认识芷宁至今已有8年,犹记在北京的风沙与干燥中,这个肌肤雪白,言笑婉约,带有一种水乡藕荷气的江南女生,用缓慢而干净的音色给我说起她在北京传媒界的一些朋友,属于他们的“圈子”。后来有幸参加了一次他们的聚会,当时一圈首都传媒界人士或传媒爱好者在簋街某餐馆围坐,迟来的一位女士嗖一下就上了桌(注:是双脚踩上桌面的上桌),嗖一下又下了桌,在芷宁旁安然落桌。彼时,作为初次“入圈”的新人,我自是瞠目结舌,而其他人都安之若素,显然习以为常。吃了饭,又去“等待戈多”喝茶闲侃八卦,期间我一直在观察这些各具特色的传媒界或传媒边缘人士,真正是各个活色生香,也难怪芷宁会写出《北京媒密》这样妍媸毕露地展示京城媒体圈之色色人事的“职场全书”,描绘出苏姗、谷昕、罗津津、李晓勉,以及贾明博、苟鹏、闻渊等一干形神各异却都历历如在眼前的媒体圈众生相。 坦白说,《北京媒密》不是我所看过的芷宁最好的小说,但肯定是最有噱头、最容易让出版商找到卖点的小说。传媒圈、尤其是北京传媒圈,就好比娱乐圈一样,这几个字天生就有看头。而以传媒圈中4名各具特色的媒体职女的职场与情感生活为主线,再辅以“文化名人的混乱私生活”“总编潜规则女员工”“媒体内的派系斗争”“为往上爬卖友求荣”等并非纯属虚构的京城媒体圈桥段,《北京媒密》无疑满足了很多读者对这个圈子的好奇与八卦之心,具备了畅销甚至改编成电视剧的基础。 不过,虽然将媒体圈的种种逸事、隐事、秘事等等作为了全书的背景,但芷宁的目的显然不是以此来博人眼球,用她的话来说,是“通过四个媒体密友各自的从业经历和彼此间缔结的深厚友谊,折射出当今媒体世界的各种现象和媒体人生存现状一隅”,所以在阅读时,纵然会拍案惊奇,有时也难免感慨欷歔。尤其是沉浮于媒体圈中的职男职女,或者在此曾经沧海的过来人,多少都能在《北京媒密》的芸芸众生中,看到一些自己的影迹和那些过往的人事光阴。 芷宁一向擅写人,深得了中国古典文学白描法之精髓,往往几笔勾勒,几句语言,人物就已跃然眼前。苏姗的憨,谷昕的靓,罗津津的辣,李晓勉的酷,不用太多枝蔓,芷宁已然将四女的风姿各个呈现。4个女孩子中,罗津津的成长轨迹最为完整,人物性格最为丰满鲜明,媒体职业环境如何影响人的生活甚至是改变人的命运,罗津津的故事可谓具有标本意义。从满怀梦想到屈从于环境,罗津津的无奈,其实也是无数媒体人的无奈。全书的行文叙事间,作者不时以犀利、智慧而又充满幽默感的语言,时而举重若轻地调侃,时而又针针见血、入木三分地评判,令人笑,令人叫绝,令人感叹。 不过,作为女性作者的芷宁,尤其是作为在北京媒体圈沉浮数载,对其中人事与人情既有跳于其外的冷静、历练,同时又曾怀着梦想与真诚入于其内的写作者,对于这个污糟糟的媒体环境,以及那些被改变磨损了的媒体人,芷宁仍然置入了自己的美好情怀。饱受欺负的富家女苏珊由始至终保持了心灵与品性的纯净,几乎沦为狗仔的李晓勉重新找回自己的新闻理想,纵情浮欢的谷昕终于发现内心深处的真爱,卖友求荣的罗津津关键时刻舍身救友吐露心声……好比拿着放大镜观察蚁群,这些人物的举动和个性会稍显戏剧化,但却折射出写作者内心深处干净而美好的愿景。 在我看来,一本书只有聪明而没有智慧,只有情节而没有情怀,品次自然是不够的。而芷宁的长项,就是写小说,写散文,哪怕写魔幻,都能融入芷宁式的诙谐、智慧和情怀。这几点,既基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融合了作者的见地,所以她的文才会好看、耐看。也正因为她的这种智慧和情怀,才让《北京媒密》在一堆要么沉沦至死,要么娱乐至死,要么悲惨至死的单细胞流行小说中,具备了一种独特而清新的气质。 (大半年前就写好的文,却因为电脑忽然崩溃,生宝宝坐月子回乡数月等诸多原因,至今才能发出。希望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