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指南针在古代多用于航海?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它的主要部分包括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最开始是一柄勺子,最后转换成为两片薄磁片,最后才转换为一根磁针,通过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且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的原理来测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西汉时期曾经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利用了磁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一原理将磁石做成了两个棋子状。并将同性相斥现象称之为斗棋,之后栾大方士将这个斗棋进献给了汉武帝,在汉武帝眼前亲自进行了演示,汉武帝感到很新奇就把栾大封为五利将军。中国在北宋之前指南针就被应用于军事战争以及祭祀和风水中,军事战争的应用·最早见于黄帝时期的指南车的出现,祭祀与风水是古人相信磁场即运脉,根据五行八卦来推断一个地区的吉凶祸福的。

直到了北宋年间由于商业发达,大量商人开始开发海上贸易,因为无法分辨方向,单单靠星位的位置来看方向太不稳定,因此将司南简化成为罗盘与磁针好用于海上贸易,当然用于军事在同时还是在起作用的,祭祀与风水也还一直在用着指南针,指南针的出现推动了世界航海的发展,让人们发现了众多的新大陆,

其实指南针的作用看似主要用于航海,但军事以及风水行业也是一直在用的。只不过大部分人只知道它广泛用于航海罢了。

也是由于近代航海业的兴起,才导致的指南针在航海中越用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