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八卦洞钧瓷

了解瓷器的都知道,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定、哥。五个窑口均烧造于宋代,并且都为宋室宫廷烧制过御用瓷,因此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然后这一说法是在明代提出来的。

中国五大名窑

1、宋代五大名窑之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器型多为各式花盆及盆托、洗、樽等器皿,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各种色彩,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纹和窑变纹路。钧官窑胎体较厚,胎色为香灰色,铜口铁足特征明显,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汉字数码,传世品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钧窑与其他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钧瓷之美,美在窑变。钧瓷的烧制,极其复杂,难度极大,前后多达72道工序,且因钧瓷自然窑变的釉色无法控制,又因其窑变成色需要烧至1280到1350度的高温,在烧制过程中有近70%的产品因高温而流釉过足、变形、开裂、脱釉、破釉、脱色等瑕疵而报废,而其中釉色窑变精美的珍品则更是十窑九不成,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尊贵声誉,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诰封“神钧宝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钦定生产36件,其余全部砸碎深埋,禁止民间收藏,是以当今传世的宋代钧瓷文物不足百件。

正是因为钧瓷的名贵,时至今日,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等名句广泛流传。

宋代钧官窑作品-葵口花盆

这一变化打破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为中国陶瓷美学提升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代五大名窑你都知道多少?

2、宋代五大名窑之汝窑。窑址在河南省直管县级市汝州市,所以称为汝窑。

汝窑胎体较薄,胎色为香灰色,釉色主要为天青色,青中闪蓝,色调有一定的深浅变化,釉面有细密似鱼鳞状的开片。

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汝窑前后烧制仅有20年左右,全球仅67件左右,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各地博物馆。

3、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宋徽宗时期,朝廷在京师烧造瓷器,名曰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后随宋室南迁,在浙江一带也有烧造。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胎体较厚,釉色以粉青、深粉青、米黄、深米黄为主,釉质晶莹,有玉质感,大部分釉面有开片。

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宋官窑作品

4、宋代五大名窑之哥窑。相传南宋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哥哥烧的窑为哥窑,弟弟烧的为龙泉窑,哥窑之名由此而来,窑址在今浙江一带。

哥窑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之分,胎色有黑灰、深灰等几种不同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釉面由由黑色的龟裂纹和细密的黄色裂纹相互交错,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开片,称之为“金丝铁线”。

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宋代哥窑作品

5、宋代五大名窑之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定州,故名定瓷。

定瓷与上述瓷器釉色不同,它是白瓷,其烧造难度要高于青瓷,主要在于祛除杂质,这种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不少釉色白中微闪黄色,胎体质细,色较薄。

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定窑为宋代白瓷之冠,宋代五大名窑当中定窑传世品最多,主要器物有盘、碟、碗、罐、盒等,定窑除烧制白瓷外,还烧制黑釉、绿釉的产品。

宋定窑作品

以上就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代时期,钧瓷发展为皇家御用瓷,是钧瓷技艺发展的顶峰时期,其窑变的独特魅力是其他瓷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钧瓷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