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那么聪明,难道他不知道大汉的气数已尽吗?
正因为汉室气数已尽,诸葛亮才去辅佐刘备。如果汉室气数未尽的话,诸葛亮就不能去辅佐刘备,否则直接就是谋反。
此时的大汉犹如秦末,已失其鹿,天下***逐之。谁逮到算谁的,刘备干嘛不去逮呢?诸葛亮又为何不辅佐刘备去逮呢?此时诸葛亮去辅佐刘备正是时候,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诸葛亮更相信“人谋”而不是“天时”虽然《三国演义》中司马徽说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但正史上,司马徽可是向刘备极力推荐诸葛亮和庞统的。司马徽可能也认为汉室气数已尽,但那是针对汉献帝一脉说的。对于刘备来说,因为是重新创业,只是起步比曹操、孙权低一点,成功得比曹操、孙权慢一点而已!
对于诸葛亮来说,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辅佐刘备创业,而不是帮助汉献帝刘协重振东汉雄风。既然是创业,那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复兴汉室”同样是诸葛亮的心愿诸葛亮出生于181年(汉灵帝光和四年),他是官吏之家出身,诸葛家族是当时的望族。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曾经在西汉时期做过司隶校尉,他的父亲诸葛珪也在东汉末年时期做过泰山郡丞。也就是说诸葛家曾是汉臣受过汉朝的俸禄,所以诸葛亮对汉朝是有很深的情节的。
如果他想取代刘禅的帝位,那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名正言顺。然而,诸葛亮心里却从未有过半点非分之想。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完成对先主刘备的承诺 内修法度、外伐曹魏,数次北伐,屡败屡战。即便最后劳累而死,也不曾有半句怨言。
诸葛亮清楚了刘备的需要和志向,筹划之下与自己是不谋而合。从而《隆中对》横空出世,而这篇论文让刘备更是对诸葛亮刮目相看,两人就此相谈甚欢,进而奠定了搭伙的基础。
可以说,诸葛亮辅佐刘备即是诸葛亮的需要,也是刘备的需要,两个人不谋而合一切匡扶天下,不存在“气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