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呆八卦
《琅琊榜》中有很多人物,看起来不起眼,实则背后有着极深的智谋,纪王就是首当其冲。初始我们看到纪王,傻傻呆呆,又懵懵懂懂,看起来就不是很聪明,以他的身份将会是最好的一枚棋子。
可纪王与当朝梁帝,明明是最大的皇位竞争对手,但从剧中,梁帝对纪王就如同一个关爱弟弟的兄长一样,与其开玩笑,又互相调侃,这足以证明纪王绝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梁帝,是个猜疑心非常重的人,因怀疑林燮就在背后策划了赤焰谋逆之案,可却对这个明明应该是皇位最大竞争者的纪王,颇为信任,那么如何评价纪王呢?
01:纪王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荒诞平庸反而是存活的必要条件
琅琊榜之中,若论活得最清晰明白的人,那便是是纪王,他年少时也算得上聪明英才,可长大后却变成沉迷于曲乐之道,荒诞不羁,不问朝政之人。
之于皇上来说,闲散荒唐的纪王,是自己最为信任的人。
纪王早就清晰地看透了自己的地位,他是皇弟,也仅仅只是个弟弟。
梁帝对于权力的欲望和内心的猜忌,纪王若想要存活,必然不能够过分聪慧。所以纪王在梁帝即位后,便迅速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庸碌无为,得皇上偏爱,在大梁朝廷,虽无过大权势,却也无人敢欺压。
作为皇子,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争夺帝位,其二是碌碌无为的过一生。梁帝能够成功登位,是在刀光剑影中拼搏出来,有多少皇子命丧于帝王之争中。
赤焰一案发生后,我们所看到的梁帝猜忌心重,又无帝王之能。可当年被言阙和林燮拥护上位,还是皇子的梁帝,是一个真正有谋略,又贤良的人。
纪王既然无争夺帝王的野心,那他必然要选择一个保全自己的办法,面对梁帝,他清晰地知道什么事情,是他可以做的,什么是他必须要避讳的,活得潇洒又肆意,这又何其不是一种幸福的人生。
02:纪王为梅长苏的谋划助力颇多
纪王,看似是梅长苏一颗有用的棋子,可梅长苏在背后的谋划,他都清楚。庭生,是祁王的儿子,当初赤焰一案,无人敢为祁王府出头,可纪王却在私下保下了庭生,可见纪王的胸襟和勇气。
梅长苏的种种谋划中,纪王都是其中的见证人。卫峥一事,夏江被处理,纪王是最关键的一环,梅长苏设计将其当作一个完美的证人。在梅长苏的计谋下,由言豫津带往前去宫羽住所的纪王爷,看到夏冬劫持卫峥,选择向梁帝表明情况。
言谈中一直引导梁帝,使得梁帝觉得夏江和悬镜司图谋不轨,夏江就这么从高高在上的悬镜司遵首变成了大牢中的囚犯。
本质上来说,这件事情上,梅长苏选择纪王是最好不过的了,若他采用另外的人,非但不会引起梁帝对夏江的猜疑,反而会加深梁帝对他人的猜忌。可纪王不一样,纪王是梁帝最小的弟弟,用直率的语气去诉说,并一再强调,这些事情是他亲眼所见,并没有增添任何其他描绘。
梁帝一听纪王所言,如果说最初他对夏江只是有些怀疑,那么现在他则是真切的猜忌夏江。对于梁帝这样的人来说,既然有所怀疑,那么便处理掉,劳苦功高的夏江就这么从命运的顶端跌落到低谷,不得一个好的结果。
03:纪王是靖王登上太子之位的有力支持
九安山叛乱之后,誉王算是彻底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因靖王护驾有功,梁帝的确对他很是认可,但这种认可中依旧夹杂着怀疑。
于是,梁帝试探的问靖王,明日返还京都,是否可以,当即靖王不假思索就同意了这个决定。如果靖王在梁帝控制薄弱的九安山,向其索要储君之位,出于安全考虑,梁帝会应允靖王,但内心对靖王的不满和怀疑就会深深留存。
可靖王没有选择这么做,他给梁帝的感觉就是一个孝顺又忠君的好儿子,平定叛乱,不求一点回报。这样的人,若是储君,当政的皇上才会放心,梁帝是有想要立储靖王的欲望。于是,在这个旨意颁布之前,他选择纪王作为询问媒介。纪王这些年虽然风流荒唐,不着边际,但他却是少有朝廷中从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他的选择是介于一种中立的态度去决断。
纪王听到梁帝试探于他储君之位归谁,又提及靖王,他便知道梁帝这是在他这里寻求肯定。纪王面对这样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够直接回答,他用八个字,仁孝德厚,赤诚忠勇去回答梁帝。这八个字看似只是句普通的赞美,可实则指代的不正是靖王。
梁帝为何当年对祁王忌惮,还不是他过分的抢夺梁帝的风头,朝廷众臣,比起信服梁帝,更加信赖祁王,这才让梁帝动了废除祁王,杀死亲子的决定。而誉王这样野心和欲望的皇子,梁帝则是不喜。
可靖王不一样,他的倔强和勇猛,都是出了名的,这样的人,之于上位者来说最适合掌控,梁帝选择靖王成为太子也在情理之中。纪王更是为了靖王能够顺利当上太子之位,不惜借口皇子又怎么可能会没有夺位的心思之言,让梁帝彻底定下了靖王成为太子的决心。
纪王与梅长苏的对话,则彻底暴露纪王大智若愚的事实。他所说万事对心不对人,大家都是骨肉,一家人,都证明了对于梅长苏的谋划,他早有察觉。但纪王更加偏向于大梁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当年,未曾阻拦下赤焰军和祁王的悲剧,已经是他一生的遗憾。
现在梅长苏想要去重新整顿一个清明的朝政,纪王是支持的,于是暗中默许了梅长苏的利用,那几次偶然的证人难道真的仅是偶然吗?其实不然,以纪王的聪慧,早就发现其中隐藏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