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国的学术创见
长期从事哲学、领导科学、易学、养生学以及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社科规划项目《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和北京市“八五”社科规划项目《当代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及对策》。其在学术领域的创新见解主要有——
一、在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人的智能时效守恒定律”,即关于人的智能发挥及其绩效与时间关系的定律。宋定国认为人的智能每天所产生最佳效益的时间是守恒的,并因人而异,由此倡导人们要善于摸索和把握自己每天的最佳工作时间,避免“过犹不及”:因用时不足而达不到最佳效益,或因盲目加班却事倍功半乃至劳而无功。违背这一规律的“拼命”也许能创奇迹,但也会把“命”真正“拼”掉,从而从反面验证这一规律。
二、首次提出关于人生价值的真谛及其量化公式。在198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生价值=!?!》一书中,宋定国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这句话不确切,提出并论证了“人生价值的真谛在于偿还从社会索取之后的实际贡献”,并首次运用浅显的公式来表示——
人生价值=给予-实际取得/ 必要取得
“给予”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的所有贡献,“实际取得”是指他从社会的实际索取,而“必要取得”则是指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常人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起码要从社会所取得的东西。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它是个常数。这样,通过这个公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就不单要看他对于社会的贡献,而且还要可他从社会的实际取得。要是其实际取得大于其贡献,其人生价值自然就是“负”的了!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就此评价说:“你这本书虽小,可提出了一些很有学术价值的见解。人生在世,贡献和索取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对这两个方面做比较,一个人的价值是评价不清的呀!你还提出了人生价值的具体评价公式,是个大胆的探索!”
三、关于人是社会关系之网的纽结和“四点”的阐释。在1985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专著《人的本质的揭示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中,宋定国首先提出并阐释了“人是社会关系之‘网’的‘网上纽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始点、交点、支点、终点”即“四点”的著名论断,从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理论精髓。本书被誉为上世纪80年“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两本颇有代表性的关于人的问题的专著”之一。
四、预见“人类伦理道德的传统堤坝,在新技术革命大潮的冲击下,正在晃荡;有些堤坝正在坍塌、决口”,并提出应对的办法。在198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新技术革命与社会趋向》一书中,宋定国正视并预见到“人类伦理道德的传统堤坝,在新技术革命大潮的冲击下,正在晃荡;有些堤坝正在坍塌、决口。”在分析了恋爱、结婚、同居、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等对于传统堤坝的巨大冲击,并有随时坍塌、决口的危险后,宋定国严肃地指出:“人们该怎么办?死守?这不明智,也不可能守住!最好的办法,就是因势利导,主动将堤坝打开几个口,让洪水分流而去。”
五、认为“八卦符号是一种符号文字”。在2011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出版的《周易解迷》中,宋定国提出:“在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社会背景下,八卦符号产生于从‘结绳记事’到‘契木为文’的时代。“从刻画简单的线条符号,到刻画几何型的符号,再到刻画图象型的符号,最后形成象形文字。”“‘—’和‘- -’两个符号,就产生在最初的刻画简单的线条符号的阶段。”
六、对于“易”字起源之谜提出新说。在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1月出版的《周易解谜》中,宋定国依据“易”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文等形体的演变,一反有史以来的“象形说”(含“蜥蜴说”、“器皿注水说”和“勿字像旗说”)和“会意说”(含“云气汇集阴阳变幻说”、“乍晴乍阴说”、“日月组合说”和“上日下勿说”),提出甲骨文中的“易”字,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地仿照刻画,即“易”字“源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即对于用以占卜时烧灼龟甲所产生的裂纹的仿照刻画。”其理由主要有三:第一、“易”字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文字,由它命名的《易》,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部成书,而其内容又是专门记载卜筮活动的,那么,由此判定,“易”字起源于起初的占卜活动之中,最初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仿照刻画,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第二、甲骨文中的“易”字,其线条及其构成,也很像烧灼龟甲占卜时自然形成的裂纹;第三、依据汉字创造的一般规律,应是先简后繁,先“象形”后“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拿“蜥蜴说”而言,“蜥蜴”的“蜴”字是个“形声字”,显然是在“易”字出现之后,按照“易”子的“声”,加上“虫”字的“形”而创造出来的。就是说先有“易”字而后有“蜴”字。因为“蜥蜴”肤色伴随环境的颜色而变化,所以,当“蜥蜴”文字被形声地创造出来后,人们看到小篆体的“易”字很像“蜥蜴”,才敷衍出“蜥蜴说”,并将此说依序往前推,以至于把金文和甲骨文中的“易”字,也敷衍成同样的说法。至于“上日下月说”、“上日下勿说”等等,情况近似,不言而喻。因此,宋定国认为“‘易’字在汉字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字,它的产生,不同于一般汉字的方法,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六种方法,都不适合于它。它只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地仿照刻画,或者说,它的最初写法源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因此,“通过对于‘易’字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不仅与占卜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正是在对于占卜活动的漫长地记载中,逐渐形成了《易》这部书。”“‘易‘字不是个一般的汉字,而是一个植根、深埋、隐匿着迄今所知我国第一部成书《易》起源之谜的文字,是揭开《易》起源之谜的一把钥匙”。
七、率先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奇门遁甲”进行客观、历史地评析。在2011年出版的《奇门遁甲探秘》中,宋定国运用客观、历史的观点,在原原本本介绍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揭示“奇门遁甲”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被“神秘化”的社会根源、思想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针对其各种理论依据,布局、演局及其推演过程等等中的真理与谬误、科学与迷信、精华与糟粕、合理性和局限性等等,力求做出缜密而恰如其分地评析,并启示人们:“世界上的任何学术文化,都处于不断发展着的历史流变之中。这个流变中的每一阶段,每代人、每个人所能做的,不过是其中的‘一浪’或‘一滴’。‘浪’或‘滴’总是有限的,而‘流’则是无限的。没有‘浪’或‘滴’,固然就没有‘流’,但有限的‘浪’或‘滴’与无限的‘流’相比,永远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即使最亮丽的‘浪’或‘滴’,也不过是滔滔洪流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或水滴而已。同任何人类思想文化的成果一样,奇门遁甲是历史的产物,故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既蕴涵着一定时代思想文化之精华,具有合理成分,又积淀着一定时代思想文化之糟粕,具有局限性。由此就决定了它所必然存在的‘是’与‘非’。无论夸大哪一方面,都失之于客观、全面。”
八、探索并概括出“国学”即“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国学纵横》中,宋定国依据详实的文献,将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概括为“贯通古今,融汇内外,综合创新。其中‘综合创新’是‘轴心’,而‘贯通古今’和‘融汇内外’则是‘两轮’,因而这个基本规律可以形象化为‘一轴两轮’”。
九、对于三大拜物教所导致的弊端及革除的入口和出路的探索。在1988年发表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反对三大拜物教》(《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8年05期)中,宋定国分析了由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再到政治崇拜、权力崇拜和个人崇拜这三大特殊“宗教”产生的过程,指出三大拜物教是迄今为止所有社会制度的根本弊端,并对改革和根除的入口和出路进行了探讨,呼吁世人醒悟:消除政治、权力、个人三大拜物教及其产生的根源,是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物。
十、对于领导活动三大基本规律的探索和概括。在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领导科学实用教学概要》中,宋定国一以贯之地通过分析领导活动中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三类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将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概括为三,即“领导者一定要适应并引导被领导者的规律”、“领导主体一定要适应工作任务要求的规律”、“领导主体一定要适应并改造客观环境的规律”。
十一、以全新的视角释解“国学”、“国学大师”。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的《国学纵横》《国学探疑》中,宋定国对于被热议的“国学”、“国学大师”进行了考辨,并从史、论相结合的角度,阐释了“国学”的蕴义;从为学、为人即文品与人品两个方面阐明了“国学大师”的基本评价标准,指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大师’理应是学问和品德方面之典范。”“‘大师’之所以为‘大师’,还不能光看学问,光看作品,还要看道德即人品、文品,看文品与人品是否统一,即是否属于融人品与文品于一体的‘道德文章’者流。”“‘国学大师’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称誉,是一顶很耀眼的桂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佩戴的。现在人们所称道的‘国学大师’,实际上顶多只是史学家、哲学史家等等而已。这是仅仅就其学问而言。至于就‘师德’而言,不少人就更成问题,距‘国学大师’就更远了!”
十二、依据郭店楚简《老子》版本重新释解《老子》。在《国学纵横》中,宋定国批判了将春秋时期的老子加以神化的奇谈怪论,指出“老子是人而非仙”;传世本《老子》即《道德经》八十一章并非《老子》原本,因而“再依据传世本《老子》解说老子不可取”;郭店《老子》版本是被学界公认为迄今所见最为接近《老子》原本的版本,依据这个版本,老子并非一味主张“消极无为”,而是同时也主张“以道佐人主”,即“积极有为”,并强调指出“‘无为’不一定消极,‘有为’不一定积极!”
十三、指出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在《国学纵横》中,宋定国依据翔实的史料和文献,经过慎密考辨指出:被大肆炒作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即没有史实根据,并认为“不断翻新的‘新儒学’离原汁原味的儒学越来越远”,“后世享有的殊荣使孔子九泉不得安!”
十四、明确指出所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子虚乌有。在《国学纵横》中,宋定国依据翔实的史料和文献,赞同孙景坛教授对于为学界长期津津乐道的所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质疑,明确指出这一说法乃子虚乌有。“在汉武帝及其以后的汉代三百多年间,无论是包括神仙方术在内的异端邪说,还是重在实用的各种学术,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很多领域,成就都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这一史实表明,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整个汉代根本就不存在。从学术文化的发展形势看,汉代相对比较宽松,既没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也没有后代联绵不断充满血腥的‘文字狱’。”将“抑黜百家,推崇六艺”敷衍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个天大的学术谎言,其始作俑者是清末民初的学者易白沙。
十五、指出流传已久的将“儒释道”并提的说法欠妥。在2013年1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探疑》中,宋定国指出流传已久的将“儒释道”并提的说法欠妥:“第一、‘儒释道’的提法本身就包括内涵和逻辑上的混乱。按照通常的理解,三者中‘释’和‘道’为宗教,而‘儒’呢,有人视为‘儒学’,有人则视为‘儒教’。若视为‘儒学’,将‘儒学’跟佛、道二教相提并论,显然不合逻辑,也很容易引起歧义;而若视为‘儒教’,并与佛、道二教并提,逻辑上虽然通了,但却违背史实。因为中国并不存在‘儒教’。”“所谓‘儒释道’,严格地讲,实际上包括两学(儒家和道家学术)两教(佛教和道教)四种学术文化体系。然而,迄今为止,学界似乎对此却没有给以应有的厘定和重视,错误和含糊其词地使用者比比皆是。”“第二、汉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决不是能用‘儒释道’所能囊括得了的。且不说天文、历法、地理、水利、算学、农学、医学、纺织、建筑、冶炼、酿造和交通等等实用性的学术文化未被包括,就连在民间流传和影响较大的诸如易学、术数之类的带有神秘色彩学术文化,也统统被排斥在外了。”
十六、指出“中医药学术被疏漏”是中国学术研究当中的一大缺陷。在《国学纵横》中,宋定国专门以“中医药学术被疏漏”作为一章的标题,就“中医药学术的哲学建树”、“源远流长且硕果累累的中国养生学”、“隋唐学术大家孙思邈”、“各树一帜的‘金元四大家’”、“中医药学史上的百家争鸣”,以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金元四大家’”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阐述,明确指出中医学术长期被学界所疏漏的史实和遗憾。
十七、首次将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视为“形象化的国学名著”。在《国学纵横》一书中,宋定国指出《三国演义》所蕴含的“国学”底蕴,在三部小说名著中最为深厚。从中不仅能看到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而且能看到阴阳家、兵家、道家和道教、佛教,以及名、法、纵横、天文、历算、地理、数术、医、农等等诸子百家之说的深厚底蕴。“对照现在的地图,核查《三国演义》中的主要地名及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都与事实基本吻合。”罗贯中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或用现在人们的话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西游记》作为神话小说,所描述的虽然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自然蕴涵深厚的佛教、佛学思想学说内容,然而,它却同样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有关道教、道家,以及儒家、阴阳家等等学术文化流派的思想学说,而这些思想学说也都是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展现的,所以,同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中国以“儒释道”两教(佛教和道教)、两学(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相融汇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文化,通过《西游记》得以全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和传播,并且影响深远,遍播世界,尤其是为一代代孩童和青少年所青睐,昭示了作者吴承恩也是一位通晓“国学”且熟谙文学创作艺术的一代大师。而作为不同于《三国演义》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历史小说《红楼梦》,则以其不受历史背景约束,富有浪漫的创造力的形式,从典章制度、道德法律、文化教育、宗教寺院、中医中药,到思想观念,乃至风俗习惯;从园林建筑、工艺美术、烹饪饮食,到戏曲音乐,乃至游戏娱乐……都包揽无余。而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主要是以“儒佛道”两教、两学为基石,同时吸附、融汇其他多家(如辞赋家、医家、数术家等)思想。总之,《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一个***同特点是,将儒、佛、道两学、两教,以及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即“国学”的多家、多派的思想融为一体,以万花筒的形式显现、折射,展示出极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因而都不失为“形象化的“国学”名著。”
十八、创建“综合论(学)”。经过20多年酝酿、调研、构思,宋定国在“新三论”即协同学、耗散结构论和突变论,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融合,综合集成和网络理论等科学新论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论(学)”,挖掘出哈肯等关于事物“自组织”、“协调合作”背后的动因,回答了当今快速发展的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对于哲学挑战中一些难题。其所著《综合论(学)》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有三:一是大自然本身具有自我协调、自我配合、自我修复、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平衡、自我稳定、自我完善的能力即天然综合力;二是大自然将其天然综合力赋予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三是为人类所特有独有的科学能动综合力,得益于人所特有独有的以人脑为主体的认知系统,是对于天然综合力的升华,是富有创新性劳作即发现、发明、创造、创业和创新的渊薮,从而告诉人们一个常用可能不大自觉的道理,抛弃以为创业、创新只属于为数不多的“精英”的模糊认识,让大家变自发为自觉,便被动为主动,趁大好年华、有生之年,勇于发现、发明、创业、创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享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