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的史前文明有哪些

肯定有的,

《中国史前神话解密》 《人类文明起源研究》

还有历代史书中有引用过,如《太平御览》中引用过的《三五历记》等

都是描绘中国有史前文明的书籍

泥河湾文化 按地质年代和考古鉴定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以小长梁遗址和马圈沟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早期遗址群(距今约150—200万年),以侯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中期遗址群(距今约10—30万年),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晚期遗址群(距今约万年). 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之一,1936年才被发现,目前发现的遗址集中分布在上海周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旧石器时代指距今约一万年以前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指距今一万年左右到四千年左右的时期。

泥河湾文化 按地质年代和考古鉴定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以小长梁遗址和马圈沟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早期遗址群(距今约150—200万年),以侯家窑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中期遗址群(距今约10—30万年),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泥河湾晚期遗址群(距今约万年). 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元论提出了挑战。

距今2万~10万年间浙江宁绍平原是越族人发展的一个基地。

距今1.5万年宁绍平原自然环境恶化,迫使越族人几次大规模迁徙。

以下是新石器时期我国主要文化遗存简单记略:

距今1万年左右,有一支越过钱塘江进入今浙西和苏南丘陵地带生息繁衍创造了马家浜文化。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以出土玉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文化,萌芽于公元前8000~6000年前后,发展于公元前5000~4500年前后,辉煌于公元前4000~2500年前后,一般把公元前6000~3000年这一时期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玉石器通称为红山文化。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的地层比较单纯,主要为裴李岗文化遗存,绝对年代为BC7000—BC5800年,距今9000年左右。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发现有房子、陶窑、墓葬与陶器、石器、骨器等。出土的钵、双耳壶与锥足鼎等陶器具有裴李岗文化同类陶器特征。有契刻符号的龟甲与石器 ,其契刻符号可能与原始文字有关。

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发现而命名。1973年发掘。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前5100年。该文化与裴李岗文化关系密切,有人把两者连称为“裴李岗·磁山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久长,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而成为中国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4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

三星村遗址 三星村遗址位于江苏金坛市西岗三星村,年代为公元前4500—3500年左右。它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文明起源等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区域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相当于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早期到马家浜文化中晚用。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石钺,是一件礼器,表示拥有者的权力、身份、地位。较目前最早最完整的良渚文化玉钺的年代早1000余年。

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 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还出土了两件科学文化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文物——玉龟和玉版。专家推测,玉龟和玉版,有可能就是远古洛书和八卦。在即将开始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的第五次发掘,将采用红外线摄影技术,寻找可能存在的5000年前的文字。

石家河文化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此地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遗址群,多达五十余处。该文化已经发现有铜块、玉器和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已经进入文明时代。陶器大部分为黑色,不过也有不少红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

陶塑个体均很小,有狮、象、虎、鸡、鱼、龟,还有人像。这些小塑像集中出土于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在埋小孩的瓮棺中,往往出有不少玉器,造型丰富,有人面、飞鹰、猪龙、蝉、璜、管等,雕刻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

该文化出现如石家河遗址群那样的中心聚落,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冶铜业的出现。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邓家湾遗址的个别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所塑有鸟、鸡、猪 、狗 、羊 、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这些陶塑可能供原始巫术、祭祀活动之用,邓家湾似为专门产地,通过交换输往各地。

石家河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别悬殊。肖家屋脊一座大型土坑墓长3米多 ,随葬品百余件 ;另一座成人瓮棺中有小型玉器56件,居该文化已发现的玉器墓之首。钟祥六合大多数瓮棺内随葬玉石器及玉石料。这些表明人们以玉器为财富。一般认为,该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瓦解阶段。

庙底沟文化与仰韶文化形式由于时代、地域或部族的不同,有其独特的内容,因首先在庙底沟发现,所以称庙底沟类型文化。"碳化"测定为公元前3910年,上下浮动125年。

河姆渡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4360年—前3360年。主要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以夹炭黑陶为主,少量加砂、泥质灰陶,均为手制,烧成温度800—930℃。

北阴阳营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南京市北阴阳营遗址而得名。分布在江苏省宁镇地区和安徽省东南部。估计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北阴阳营文化大致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但已孕育着父系氏族社会的萌芽。

马家浜—崧泽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前2685年。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以红陶为主,少量灰陶、黑陶、黑皮陶,有夹砂、泥质、夹炭陶。烧成温度760—1000℃。陶器大部分手制,少量轮修。

大汶口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前2240年。分布于山东、江苏北部、河南东部、安徽东北部。有泥质、加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大溪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3825—前2405年,主要分布于三峡地区和湖北西部长江沿岸。多泥质陶,细泥陶、加砂陶比较少,还有少量的夹炭陶;红陶为主,少量灰陶、黑陶。以手制为主,少量轮修,烧成温度600—800℃。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城内遍地可见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片和文化堆积。城头山城始建于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左右屈家岭文化时期又经过两次筑造。陶鬶、陶觚和陶温锅的发现,说明城头山及周边地区,5000年前饮酒已相当普遍和讲究,酒文化的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

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村,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距今3500年),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好的城址之一。

良渚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000年,正式进入历史时代的吴越应该就是良渚人与吴越人有着某种关联的一种印证,其后马桥文化可能是他的继承者尚无根据;良渚文化先民分为两只一只到达粤北融入石硖文化,一只与中原部落交战,被吸收同化融合,出现在龙山文化之中。分布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是承继崧泽文化发展形成的,得名于杭州附近的良渚遗址,良诸文化的稻作农业、竹木制作、养蚕、丝织、麻织等都有重要发展。尤为令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以琮、璧、钺为主的大量玉器,浙江余杭的反山和瑶山、江苏武进的寺敦等地都出土有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不仅说明制玉工艺精湛,而且其器形和纹饰多反映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

马家窑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3190—前1715年。受仰韶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东北部,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的中下游为中心。

石峡文化是岭南地区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得名于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其时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间。

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江汉地区。早期以黑陶为主,晚期灰陶为主,少量红陶。陶器以手制为主,少量轮修,烧成温度900℃左右。

龙山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继承仰韶文化因素发展起来。早期主要分布在关中、晋南、豫西一带。晚期主要分布于河南、和河北的南部。

马桥古文化遗址 马桥古文化遗址含3层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 :上层为春秋战国时代印陶文化遗存;中层出土大量商代石、骨、陶器,为太湖地区早期印陶文化的典型遗存,被命名为马桥文化;下层发现新石器时代建筑遗迹和墓葬,为距今4000年的良渚文化遗迹。文化遗存下面还有一条贝壳沙带,说明遗迹所在地是古代海岸。遗迹的发现对于研究上海地区古海岸位置和成陆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1890—前1620年。继马家窑文化而发展起来。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小结:我国的古代神话传说,大多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由于年代的久远,文史资料的匮乏,思想的蒙昧等给我们的先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他们,这无疑对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夏商周的断代工程已经可以暂告一段落,而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即史前文明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巨大任务!有待我国广大的考古,文字,历史等学者的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