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识人之利器—大五人格理论

最近参与了营销学的主题阅读活动,其中有一本关于人类进化与消费行为的《超市里的原始人》,作者是美国进化心理学家杰弗里·米勒。在书中,他以“大五人格理论”为核心理念,阐述了人类最根本的消费动机就在于重点炫耀自身的某些特质,并分析了消费主义作为特质的展示信号其实是比较低效的,从而倡导跳出消费主义窠臼、用更巧妙高效的方法展示个人特质,给人很大的启发。我发现,“大五人格理论”是一个很有用的思维工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书中介绍的“大五人格理论”,是作者整合了刘易斯·戈德堡的“大五模型”以及科斯塔和麦凯瑞的“新五因素模型”两种不同的五因素性格理论后提出来的,包括了 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稳定性、外倾性 这五种人格特质。大五人格加上一般智能(即智商),就是人类的六大主要变化维度,它们是区别人类精神的关键个体差异,可以据此预测人类个体的行为。

事实上,一般智能处于六大核心特质之首。较高的智能预示着在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有较高的平均成功率,因此人类对智能的偏好是一致的,认为在正常智力范围内,智商一般总是越高越好。但是对于大五人格而言,人们的偏好就多种多样了,这也是大五人格与智商之间的关键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智能和大五人格特质都是呈钟形曲线分布的,不是只有正反两个极端。譬如说,大部分人都有着某种程度的宜人性,不是彻底善良或彻底自私,只不过相对的程度高低有所不同。

1. 开放性:指的是好奇心,求新求异,思想开放,对文化、思想和美学的兴趣。

开放性较高的人会更容易追求复杂且新奇的事物,欣然接受改变和革新,并欢迎全新观念,摒弃俗套惯例;开放性低的人更容易追求简单和可预知的东西,不愿改变,尊重传统,更为保守。

开放性的程度也不是越高越好,譬如开放性高但智商水平不够的人群,很容易被新奇古怪但没有科学依据的各种疗法、“黑科技”、神秘学等欺骗。

2. 尽责性:指的是自制力、意志力、可依赖始终如一、可靠可信以及控制冲动的能力。

尽责性较高人会追求长期目标,会兑现自己的诺言和承诺,拒绝冲动和坏习惯,更容易建立强大可靠的社交网络;他们喜欢制定计划,把一切安排妥当、追求完美,渴望成就,并倾向于在同一时间只关注一项任务。尽责性较低的人更容易满足于自然的混沌,可以接受“足够好”的事物、人和成就,不一定非得要“最佳”,且很容易交替进行不同的任务。

尽责性和一般智能是雇主最重视的两大特质。

3. 宜人性:指的是温柔,善良,同情,移情,信任,顺从,谦逊,仁慈,和平。

宜人性较高的人更容易追求和谐,适应他人的需要,并保留自己的意见,以避免发生冲突。宜人性较低的人更容易追求荣誉或恶名,追逐自己的需求,并大张旗鼓地表现自己的观念。

宜人性不仅被认作一种性格特质,同时也是一种道德特质。然而,低宜人性却很聪明的人往往能在艺术和科学上做出最多的革命性和创造性贡献,因为他们想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不在意别人那套循规守旧的真理。

4. 稳定性:尤指情感稳定性,意味着适应、沉着、成熟、抗压力。稳定性较高的人回弹力较强,通常比较乐观、冷静、放松,并能从挫折中迅速回复。稳定性较低的人就比较神经质,焦虑、担忧、自我意识强烈、抑郁、悲观、容易生气、容易哭泣,很难从挫折中恢复过来。

高稳定性与心理健康和幸福程度有积极的关联。

5. 外倾性:指的是友好、社交、健谈、风趣、感情丰富、自信、活跃、追求刺激和社交自信。

外倾性的人热爱交际,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活跃、权力、支配力和自信。他们展现出很多积极的情感,偏好与人***事并信任他人,爱好做领袖,并喜欢保持身体的活力。内倾性的人相对孤独一些,容易压抑积极的感情,喜欢独自工作,不爱运动,也不易信任别人或追求领袖角色。

1. 准确地评估自我,找到发挥特质的方式。

经历过求职的人都知道,招聘单位通常都会要求应聘者做一套心理测试题,目的就是评估其五大人格特质,看是否适合应聘的职位。除了尽责性和稳定性是所有岗位都必备的之外,其余三种特质与不同岗位的匹配程度不同。譬如,销售类岗位注重外倾性和宜人性,设计类岗位注重开放性,而做科研可能更适合兼具开放性和内倾性的人。同理,我们自己做职业规划,寻找理想工作时,也可以利用大五人格理论这个工具,分析一下自己最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以求有更大的几率能得心应手,发挥优势。

在塑造和展现个人风格魅力时,也可以参考自己的大五人格特质,进行外在风格定位。譬如外倾性的人搭配暖色调的妆容服饰,内倾性的人搭配沉静气质的冷色调,开放性较高的人尝试设计感强的服装和有趣的配饰,都能更好地彰显特质。如果觉得自己的某种特质程度太过,想中和一下,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譬如低宜人性者可以用色调温柔的打扮来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在寻找日常休闲放松的方式时,也可以参考自己的大五人格特质。对不同人来说,有些休闲方式能达到放松愉悦的效果,有些却只会让自己更累或无聊,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很重要。开放性高的人可能更喜欢旅行、看展览、学习新鲜技能等,开放性低的人可能更喜欢和家人聚会、参加仪式活动。宜人性高的人可能更喜欢与朋友逛街、参加公益活动,宜人性低的人可能更喜欢参加运动竞赛和网络辩论。外倾性的人可能更喜欢组织或参加派对、约朋友打球、喝下午茶聊八卦,内倾性的人可能更喜欢钓鱼、做手工、宅在家。当然,这些休闲方式都是可以尝试的,毕竟大五人格是一个综合维度,不同的特质交叉结合,因此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会是单一纯粹的。不过,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参考,拓宽思路。

2. 更高效地寻找契合的伴侣和挚友。

通常而言,人们会对那些与自己性格特质非常相似的人产生好感。高开放性的人更喜欢与其他高开放性的人约会、结婚、交友和***事,这样他们就能一起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或者兴高采烈地闲聊一些前卫的科学、文化和美学了。同样地,低开放性的人也有与其他低开放性的人结交的强烈倾向,由此可以一同维护或怀念宗教、传统和文明,生活在让自己最舒适的保守状态中。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大五人格理论,将笼统的“性格不合”分解成更清晰的几个维度,就可以知道哪些特质是可以互补的,哪些特质是最好一致的。譬如外倾性和内倾性之间就可以互补,开放性的高低程度则需要尽量相近才行。由此,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与自己契合的伴侣或朋友,最大程度地避免潜在的冲突、摩擦和互不理解。

如果要和性格特质迥异的人打交道,运用大五人格理论进行分析,还可以快速看透他人,避免踩雷,还能加深理解,求同存异。譬如,面对比较难搞的上司、客户、岳父母、公婆,可以在心里评估一下对方这五个维度的特质,就能大致把握其喜好,并对其行为方式有了一定的预测能力。最起码,不至于常常误踩对方的雷区,把关系弄僵。另外,对于有些长辈开放性低,对很多新鲜事物不予认可,我们也能理解这是因为人年纪增大后应对风险的能力减弱,开放性自然会比年轻时低,加上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产生代沟是自然的。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就能更心平气和地面对,并且耐心地用对方更好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促进关系的和谐。

愿我们都能善用大五人格理论这一心理学工具,知己识人,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