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具的种类和特征?
明清家具按其使用功能大体可分为卧具类(床榻)、坐具类(椅凳)、起居用具类(桌案)、存贮用具类(箱柜)、屏蔽用具类(屏风)、悬挂及承托用具(台架)六个门类。 1、 床榻类 明代床榻又分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三种。 架子床:因床上有顶架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四面装横楣板,顶上有盖,俗名“承尘”。围栏常用小木块作榫拼接成各式几何图样。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两根立柱,两边各装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间夹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两边和后面以及上架横楣也用同样做法做成。床屉分两层,用棕绳和藤皮编织而成,下层为棕屉,上层为藤席,棕屉起保护藤席和辅助藤席承重的作用。藤席统编为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璃虎龙等图案。牙板之上,采用高束腰的做法,用矮柱分为数格,中间镶安绦环板,浮雕鸟兽,花卉等纹饰。而且每块与每块之间无一相同。足见做工之精。这种架子床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四道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屉面四边的棕绳的绳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在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因有弹性,使用起来比较舒适。在我国南方各地,直到现在还很受欢迎。北方因气候条件的关系,喜欢用厚而柔软的铺垫,床屉的做法大多是木板加藤席。 拔步床:是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好象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前沿长出床的前沿两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安木制围栏。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廊子。床前的两侧还可以放置桌,凳等小家具,用以放置杂物。这种带顶架的床多在南方使用,南方温暖而多蚊蝇,床架的作用是为了挂帐。北方天气寒冷,一般多睡暖炕,即使用床为达到室内宽敞明亮,只需在左右和后面装上较矮的床围子就行了。 罗汉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榻。他是由汉代的榻逐渐演变而来的。榻,本是专门的坐具,经过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发展,形体由小变大,成为可供数人同坐大榻。已经具备了坐和卧两种功能。后来又在坐面上加了围子,成为罗汉床。罗汉床,是专指左,右及后面装有围栏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块做榫拼接成各式几何纹样。最素雅者用三块整板做成,后背稍高,两头做出阶梯形曲边,拐角处做出软弯圆角。既典雅又朴素。这类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较大的叫“罗汉床”,较小的叫“榻”,又称“弥勒榻”。这种罗汉床不仅可以做卧具,也可以用为坐具。一般正中放一炕几,两边铺设坐垫,隐枕,放在厅堂待客,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沙发。而罗汉床当中所设的炕几,作用相当于现代两个沙发之间的茶几。这种炕几在罗汉床上使用,既可依凭,又可陈放器物。可以说罗汉床是一种坐卧两用的家具。或者说,在寝室供卧曰“床”,在厅堂供坐曰“榻”。按其主流来讲,则大多用在厅堂待客,是一种十分讲究的家具。 还有一种更小的床,除形体较多小外,论造型、结构与大形床榻没什么区别,它只能供坐,不能供卧。俗称“床式椅。明清皇宫中称其为“宝座”。在皇室和各王宫大臣的殿堂里都陈设这种宝座。这种宝座都是单独陈设,很少成对,且都摆在殿堂中的重要位置。宫廷中多摆在正殿中间,和屏风、香几、宫扇、香筒、甪端等组合陈设,显得异常庄重,严肃。 2,椅凳类 明清时期的椅凳形式很多,名称也很多。如:宝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登类则有大方登,小方凳,长条凳,长方登,圆登,五方,六方,梅花,海棠等式;还有各种形式的秀墩。 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宫廷中称“宝座”。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明间,为皇帝和后妃们所专用。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一般放在中心或显著位置。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明代《遵生八卦》说:“默坐凝神,运用需要坐椅,宽舒可以盘足后靠,是筋骨舒畅,气血流行”。说的就是这种椅子。《长物志》说:“椅之制最多,曾见元螺甸椅,大可容二人,其制最古,乌木嵌大理石者,最称貴重。然宜须照古式为之。总之,宜阔不宜狭。”也是指的这种椅子。 宝座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体较罗汉床小些。有人说是由床演化来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交椅: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坐,可以折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儿。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明清两代通常把带靠背椅圈的称交椅,不带椅圈的称“交杌”。也称“马闸儿”。它们不仅可在室内使用,外出时还可携带。宋、元、明至清代,皇室貴族或官绅大户外出巡游、狩猎,都带着这种椅子。如《明宣宗行乐图》中就描绘着这种椅子。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圈椅:圈椅是由交椅发展和演化而来的,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部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的不同之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单独使用的不多。 圈椅的椅圈因是狐形,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但都很浮浅。背板都作成“S”形曲线,它是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曲线设计的。是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全典型例证。明代后期,有的椅圈在扶手尽端的卷云纹外侧保留一块本应去掉的木材,透雕一组巻草纹。既美化了家具,又起到格外加固作用。明代对这训椅式极为推崇,因此,当时人们多把它称为“太师椅”。更有一种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并稍向后卷,可以搭脑。也有的圈椅椅圈从背板两侧延伸通过边柱后,但不延伸下来。这样就成了没有扶手的半圈椅了。造型奇特,可谓新鲜别致。 官帽椅:官帽椅是依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又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在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作法是将立柱作榫头,搭脑两端的接合面作榫窝,俗称“挖烟袋锅”。将搭脑横压在立柱上。椅面两侧的扶手也采用相同作法。正中靠背板用厚材开出“S”形,它是依据人体脊椎的自然曲线设计而成的。这种椅型在南方使用较多,常见多为花梨木制,且大多用圆材,给人以圆浑.优美的感觉。 四出头式官帽椅:是椅背搭脑和扶手的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在通过立柱后继续向前探出,尽端微向外撇,并磨成光润的圆头。除此之外,其它均与南官帽椅相同。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