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古时候称东方为震方,南方为火离?

源于五行八卦!正北为子,正南为午,东为卯,西为酉,与此“四正”相对应,东北为丑、寅,东南为辰、己,西南为未、申,西北为戍、亥,这“四隅”即为艮、巽、坤、乾。按五行配置,子属水,方位为北,色彩为玄(黑),季节为冬,时间为夜,总括为阴阳的阴(幽)表象;卯属木,方位为东,色彩为青,季节为春,时间为朝,总括为阴阳的阳(显)表象。

我们现在的方向分为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位,分别用八卦命名这八个方位为:震方、巽方、离方、坤方、兑方、乾方、坎方、艮方。后来人们又把这“八方”进一步划分为“二十四山”、“七十二龙”。现在风水师就是用罗盘定“二十四山”、“七十二龙”方向的。

坐西北向东南为乾宅,乾宅对向为巽,巽两侧为震离。坐北朝南则为坎宅,以此类推!而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分别代表了木火金水,而土在中间,但是地理家极少使用土,致使五行只运用了四行,因此叫四经五行。有何不当之处可以QQ详询1674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