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屯文化600多年的历史
鲍屯:穿越时空600年
水利:鲍屯的生存命脉
踏进鲍屯,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时值夏末秋初,鲍屯村前的上千亩农田稻花刚谢,沉甸甸的谷穗正在青翠的稻叶里迎风嬉戏,而渠旁坝边的河水里,鹅鸭家禽不时引颈高歌,最让人心动的,则是河岸柳丛里不时传来一两声小儿欢快的欢呼——那是他们在传递垂钓后有所收获的喜悦信号。
“今年又是大丰收”,谈话间,陪同采访的村委委员陈植林告诉记者,数百年来,无论外界气候怎样变化,但鲍屯“春夏一片葱绿,秋来十里稻香”的景象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是屯里的古水利工程成就了这里的富足与安康”。陈植林说,村里的河渠上有十道栏水坝,它们都是鲍氏祖先鲍福宝在明朝洪武年间率族人所造。由于鲍福宝是从皖南棠樾屯军至贵州安顺,那里的“水口园林”式居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他对新家园的建构理念。因此,今天看来,鲍屯的灌溉系统也就是皖南古村落的“水口园林”在黔中的移植和仿造。
“一坝一沟一片田”,这是鲍屯古水利的形象描述。据专家介绍,鲍屯的灌溉系统由天然河流、岩溶泉水、渠坝建筑三大要素交织而成,它们集灌溉、防洪和饮水三大功能于一身。
在鲍屯村西口,村里人带记者实地瞻仰了古水利的龙头——“水仓大坝”。但见一道“L”型水坝横亘河中,在经过坝体用“鱼嘴分水”的方式分流后,河水又在新的交汇处被另一河坝拦截阻流,并由此形成了“两河绕田坝”的连续态势。这样一来,在经过鲍屯的河流上,不同的拦水坝和引水渠使不同高程的2500多亩田地都能得到充分的自流灌溉;而且,河水暴涨时,这些坝渠又自主地泄洪排涝,进而为鲍屯的四季丰饶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鲍屯古水利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那些渠坝能按照村居的需要来引导水流”,中国水利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冯广志(原水利部农田水利司司长)曾感叹这是古老的水利文明之光,说此处工程系统虽没有四川都江堰的技术风格,但构思精巧,布局合理,是600年来一直维系鲍屯人生产生活的生命线。
就在专家的赞誉里,记者在村前大坝河的坝渠处就见识了这一古老水利工程的奇妙:村人放下不同的拦水闸,河水便按不同的需要分别向东向西两个方向流动,于是,在稻穗起伏的农田里,一会儿从东边传来了流水的响动,一会儿又从西边送出了河水的声音。
“鲍屯古水利至今还能发挥作用,除了高超的设计理念外,还与历代鲍屯人的不断维修与呵护紧密相连”。村支书鲍灵平告诉记者,鲍屯人世世代代依靠农业生存和发展,因此深知水利是农耕经济的命脉,所以制定出了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水利岁修和保护制度,在这一古老的村规民约引领下,鲍屯人世代都有着极高的珍识和保护水利的前瞻意识。谈及此,鲍灵平感慨地说,六百多年,村里从未遭受过旱涝灾害,先前曾传说是祖先们的神灵在庇佑,今天看来,是因为这里的水利设施和大自然已经完全协调,进而才促成了鲍屯的年年丰收。军屯:古村的建筑内涵
在这次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前来古村考察的国防大学鲍中行教授,他告诉记者,对鲍屯的着迷,缘于这一古村落独特的军屯建筑风格。
“这是典型的屯军驻堡式建筑”。鲍中行说,鲍屯的村落原型是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而建造的,因此,全村的整体布局、大街小巷、以及独房院落的设计与修建,都充分考虑到军事战争的实际需要。
“从表面看,鲍屯480余户人家与其他屯堡村寨别无多大差异,也是石墙石房石街道,但它的玄机在于全村的建筑布局为古代的一种攻战阵法——‘八卦阵’。”鲍中行说,这一独特布局,全国已是十分罕见。
原来,从鲍屯南面的大门进村,就可以依次看到汪公殿、大佛殿、关圣殿、练武场、鲍氏祠堂等,它们成“一”字型排列组成中轴线,左右两边则对称修建了白虎阵、青龙陈、火牛陈和长蛇陈,加上左右各有4条弯弯曲曲的街巷,整个布局便严然一个巨大的“八卦图”。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之后,中国城市规划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鲍世行说,这样的格局,为明代建筑的显著特征,是仿照北京故宫的模式修建而成的。
“每一道阵地都有防卫措施,每一座房屋都 是一个坚固的战斗堡垒”。国防大学教授鲍中行介绍说,村子的四周先前还筑有一道椭圆形的围墙,目前尚存数段,长近百米。鲍教授告诉记者,最能体现军事内涵的,是村中耸立的那座石头碉堡,它高约30米,为村内的制高点,在其间可以用火力控制全村,碰上战争时,此堡既可以作为村民们的避难所,又可以作为全村作战的指挥部。
记者前去观瞻时,鲍屯的刀光剑影早已沉入了历史长河的奔流中,但那石碉依在,内城的两尊铜炮也还在城门威然而卧,穿行于那些阵局中的弯弯石巷,的确倍感玄机重重。
“有内防就必有外防”,在第一次考察了鲍屯的村寨布防后,鲍中行以其军事专家的知识水准提出:鲍屯的村外也应该有对应的布防建构。随后,在他的深入考察下,鲍中行又在受敌威胁最大的西北、正南、东南三个方向找到个带子街、小果园和蚱塘河三处前哨阵地,并在村的南面发现了几处依托天然溶洞和悬崖绝壁构筑的坚固城堡。至此,“军屯”的全貌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2007年8月20日,《鲍屯瓮城学术会议》在鲍屯召开。据了解,瓮城也叫月城,是在城门内外增修的小城,为我国古代城市防卫作战中的一种重要军事设施。而就是这样的军事设施,却在鲍屯古村落里的建构出现,这不仅在建筑史留下了一个神秘符号,也在军事历史上绘下了诸多奇彩。
据专家考证,鲍屯村的瓮城是模仿明代南京聚宝门瓮城而建。整个瓮城体系由一个长方形的大瓮城和两个小瓮城组成“品”字形,且它们之间互相依托,形成犄角之势,威力不可小睃。
鲍屯经受了多少战争的洗礼和考验,今天已无从考证,但由于防御工事完善坚固,所以得以安然至今。据《鲍氏家乘》记载,唯一的重创,则来看自于清太平军来攻打安顺旧州的一次侵犯,由于久攻不下,最后太平军放火烧寨边上的3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