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村的历史源流

华源河流经北岸地段,因此古人称之为“北溪河”,河的南岸大阜桥(原名衍庆桥),北边即是“延陵北溪”,因此称之为“北岸”。北岸包括“衍庆村”,即阜东村“下行、桥头组”,北岸村在解放前曾划为四大村,即“乡贤村”—南村、前坝,“谦安村”—社屋前、十字街头巷,“中心村”—里、外横巷、三宝巷,务本村—文穆堂、里屋坦、前山、锦庭村——方村、龙门山。北岸村四山环抱,河水流畅、古民居紧紧相接,吴氏宗祠镇距中心、风雨廊桥横跨北溪河上。据古代人流传,北岸村的地形是鱼撒网、八卦阵形,祠堂门前两条小水沟是鱼活须,背靠来龙山,土地坝、所以说龙脉好,村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条小溪流入北溪河,渭之为两条龙须。村中园门洞、阁楼互相与屋房连接,不曾间断,其因门洞分布为〈1〉廊桥下“活泼地”;〈2〉廊桥北头“谦安旧址”;〈3〉上店街“中心里”;〈4〉大天地后“三宝巷”〈5〉茂公祠“里外门”

其阁楼分布为〈1〉“银屏丘”(十字街头巷);〈2〉大巷口。从南向北的旅杭路上有三湾九丘,一步半桥。廊桥的园门洞就有“往府大路过桥”字样。北岸村是处于前对龙珠花山尖,东有龙门天柱峰,向南遥望大天寺,西有赤石潭山观音阁,此有岔坑吴家山,火焰尖这样一个群山丛中,是块极好的风水宝地,所以说北岸村“千灶万丁”。

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行政划分和建制都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封建时代,地方统治的主宰是姓氏宗族。吴氏迁入前原有朱、程、贺三姓,先是竞争者,而后是排挤者,吴姓成为大姓后的主人,其他小姓是被统治者。祠堂才是说理的地方,也是靠山。到民国时期,北岸成立了民德乡,设立保甲,区公所就设在北岸茂公祠里,解放后才彻底打破了宗族观念的枷锁。大阜洪家那屋是第八区公所,后迁深渡再改深渡区,北岸乡设在社屋前吴石安(被镇压,迄今的敬老院),下设大队,一系列的运动、合作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公社化时,北岸公社也在此(后再搬大阜),下设五个管理区,大阜、北岸、七贤各五个连,***15个连后,又拆开大公社,现有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小队为村民组,各个时期的不同建制,人事变动,干部任免,都是一段很复杂的不可缺少的历史。

北岸村基本上以姓吴的为主,在吴姓未迁来之前,先居有朱、贺二姓,后逐渐败落,迄今只仅存一家贺姓四兄弟分家算是四户,朱姓(原来的)就没有了。吴泰伯是吴姓的一世始祖,居住在江苏华西村一带,古公檀父是泰伯的父亲,***有仲雍、季历、泰伯兄弟三人,因父亲喜欢三弟的儿子姬昌,他生的聪明异常,智力超人,为达到父亲的愿望,带同二弟出走荆蛮,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开辟300里处女地建立勾吴,由于泰伯的三让和开拓,才使三弟季历的儿子姬昌(周文王)开创了八百年的周朝江山,传至十九代的季扎,他是历史上至德第二人,孔子篆其墓于乎有吴延陵季子之墓。我们北岸吴姓隶属于延陵世系,按全国吴姓迁徙概况分为“文、、武、德、功、忠、孝、信、义、侦、祥、和、顺十二宗派。北岸是吴猛的后裔,属侦字宗派,到唐代六十一世祖吴少微成了新安吴好的左台大宗派,之后有分为莲塘派、金竺派、域门派、石岭派、丰溪派五大派。莲塘派又分为靖、谏、三大支,北岸属于莲塘派靖公支。具体到我们北岸的吴姓,六十一世少微公十传孙靖公于公元955年由休宁凤湖街迁至歙西富饶,又八传孙景于公元1174—1189年间由富饶迁歙南大佛市(原谱记载,今之大阜),详细地址在桥头对河店忤,景之子僖时又迁至小阜西岸,僖之孙赵于宋理宗宝裕年间,公元1253—1258年由小阜迁至北岸,因此八十世祖僖是北岸吴姓的支祖,八十二世赵公是北岸支的始迁祖,九十一世祖祖寿,是北岸吴姓发展的关键人物,洪武年间众举富户赴南京应天府填实京师,永乐二年,本县奉例保充北京宛平县德胜关惜新司第五厢富户,长生有二女、三子,庆宗添福友德,成了后来北岸吴姓宗族的三大派。庆宗又生四子,茂、芳、兰、萱成了后来的四大分,添福又生了三子蕴、羲、葇。友德又生三子萼、萌、兹(长子迁白杨,三子无后人记载)总的统称八大分。传至一百开始议排辈份,轮排行***二十字“天大迁中文,士绍汞承清,正元光采奕,品玉景昌登”。现有永字辈仅三人,裔传已发展奕字辈,按历史风俗习惯可说有八代人同存于世。除吴姓外客来落户程姓较多一点(在封建社会称为下等人),其余尚有余、凌、张、叶、江、潘等姓。

方村的方姓历史较为长久。方村于唐朝唐僖宗年间开始发展,方村,又名锦庭村,一走进村口大路,两边有两口龙眼塘,村水口枫树林立,一条通往深渡的茶源石板徽杭路穿村而过。方村村中有方氏祠堂一幢,下设姓方分下,还有支祠,若分大、二、三支祠,四、五、六家支祠。现凌天福大门口是有名的百步街,用小石头砌成,据说是某代皇帝所赐,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现点亭山口河边也有一凉亭,专供走余杭路来往行人歇脚休息,并可以靠坐观赏河里鱼景,再往前走20步路,有一牌坊树立,现都已不知去向。解放前,方村有四座木桥,当时叫四齿木桥,含义是四齿桥,钱财挖进不挖出的意思,当时姓方的在外地经商极多。听说在民国初期,方村市面非常繁荣,有益大布店、肉铺、铜匠店、铁匠店、有住店、小吃、卖小百货店等。方村有神亭,对面是戏台,一年一度正月十三接十庙正神,姓方的各户按族长老前辈指定的吉世做好摆到神亭供桌上祭神,当日等大家入睡后,按族长老前辈指定姓方男丁开始举行接十庙正神到神道入坐,任何在场人不得开口,妇女不许偷看,据说,偷看者头就缩不回来,村里就请戏班来唱戏,一直唱到正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