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山陕会馆的十之最

以石牌坊及各殿柱础为代表的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艺术集中国古建筑全部石雕技法于一体,其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浮雕之素平、减地平级、压地稳起、剔地起突等技法,均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反复充分的展示。其雕刻形式和内容包括圆雕狮、虎、麒麟、英召等动物和神兽造型,圆雕石榴、仙桃等瓜果造型,透雕、高浮雕人物故事造型,浮雕、平雕各类花鸟、植物及吉祥装饰图案等。特别是其人物故事雕图尽得我国历代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充分发挥绘画与雕刻艺术之象征性、假定性、类型化之特征,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为众多国内古建筑专家交口赞“绝”,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石雕艺术之最”。

慈禧太后御笔亲书“龙”“虎”二字更可称为全国会馆“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主殿大座殿前檐两山所嵌之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龙”、“虎”二字碑。碑宽0.42米,高0.80米,上圆下方,上方刻一方形篆体御印章,内为“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九字。左额亦题“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九字,中刻草书

“龙”“虎”二字一挥而就,字体潇洒刚劲,一气贯通。大座殿建筑于清同治年间,落成于清光绪十 八年,当时正是慈禧威权正盛之时,任何人岂敢伪托其御笔之宝公开置于此瞩目之处?由此足见此“龙”、“虎”二字确系慈禧御笔真迹无疑。作为民间商会建筑而能得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作为镇殿之宝,在全国的会馆建筑中可说是绝无仅有,当然成为全国会馆唯一之殊荣。 社旗山陕会馆现存碑刻***计九块,其中有关记述商业道德规则及会馆兴建活动的碑刻计七块,分别为:初刻于清雍正二年(1725年)重刻于同治元年的《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年的《公议杂货行规》碑、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的《过载行差务》碑、以及记述山陕会馆创建活动及捐资及开支财务公示的《创建春秋楼碑记》、《南阳赊旗镇山陕会馆铁旗杆碑记》、《重兴山陕会馆碑记》、《重建山陕会馆碑记》。前三块碑石对于研究清代赊店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商业行为的规范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佐证。其中《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对规范度量衡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公议杂货行规》碑则以倡导诚信精神为核心,对各种商业行为做出多达十八项的严格规定;《过载行差务碑》则对支应官府的席片数量作出分解公示。这三块碑石也是我国现存会馆类建筑中所存最早也最为全面的商业道德规则碑记,堪称为全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