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到自己的人设

面具戴久了,就揭不下来了。

谁说只有明星才需要人设?

测试自己的性格并且分享出来,是当代人热衷的一项互联网心灵按摩。

每一次被刷屏,总有人要第一时间打开链接,做完几道莫名其妙的测试题后,迫不及待地分享出来。就算这一次的测试结果也许和昨天完全相反,他们也能乐此不疲。

也不能怪这么多人真的弄不清自己的性格类型,生活中戴着那么多面具,时间久了难免分不清哪张是真,哪张是假。人设并不是名人的专属,每个人都有多个人设,有人运用得好,能在不同场合自由切换,有人人设崩塌,所以才屡屡露怯。

过年过节、考试结婚,我们生活中所进行的一切仪式,都要与人设配合。就像不轨的恋情迟早会被发现一样,不管是精美的还是糟糕的人设,都有露出马脚的一刻。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发现彼此的演技都是如此拙劣。

在一个人人都戴面具的场合,没戴面具或者戴错面具,就会导致社交事故。

01

假装从小天赋异禀

有些朋友从小演技就很好,这或许与他们从小接受的特异功能教育有关。除了学习拼音、算数和外语,他们还得在“脑力灵动”中下功夫。什么额头吸勺子、蒙眼鼻子认字,只需专注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块磁铁或者开了天眼,通通能实现。

这般勤学苦练既证明了自己骨骼惊奇,又满足了父母戒不了的中二心。反正大家都看不见眼罩下小朋友们斜视得快要撅过去的眼珠子,这一屋子安纳金和卢克天行者的cosplay玩家,可在下课时互道一声:愿原力与你同在。

其乐融融。

花高价给孩子报神童班的家长,到底是真的出于信任,还是想给孩子打造一个人设?

02

假装做题做到地老天荒

有些朋友到了要上晚自习的年纪,能够一脸从容地把手机夹在练习册中看剧,随着剧情进展,不时眉头紧锁,不时无声大笑,就仿佛找到了一道数学题的突破点,豁然开朗。或许是因为日日不忘修炼演技,他们根本无惧于班主任和家长的巡查。

手机一切换界面,就假装在网上搜集课外辅导资料的好奇宝宝;不然就拿起习题册主动出击,以提问的方式解决难题。总之那张在窗边出现的毕志飞一样的脸,绝不会成为他们逐梦演艺圈路上的阻拦。

学霸人设,不管梵高说没说过,装也要装下去。

03

假装学无止境

上学期间过于沉迷演戏,这些朋友在工作后又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好好念书呢。

于是他们在每个有在线课程的app上都给自己报了班,工作前听,加班后还坚持学习,上午是金融投资,下午就是成功学鸡汤。昏昏沉沉地在郊区和CBD间坚持完一个来回,他们学小汉尼拔感慨:像通勤这样压根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越来越强大。

04

假装干活专业

办公室的几十平米空间中,塞满了演技。

有些朋友平日里安静,可以坐在小电脑前敲敲打打一整天,不加入任何聊八卦、点奶茶和偷偷吃鸡的小分队。但在任何领导可能会出现的场合,他们就能突变为活跃分子,职场塑料五件套手到擒来,是每一条老段子和坏包袱的忠实观众。

演技再精湛一点的朋友,他们可堪比捧哏。“对!““就是呀~”“ 可不是嘛,哎……““”xxx这像话吗?”他们不断添油加醋,火上浇油,公司的生意也似乎越来越旺。

甚至在开会的时候,朋友也细心地注意到自己不能显得比领导更有主意,也不能抹杀了年轻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同时还要让自己保持一直有在积极参与会议的状态。这个平衡点,不是老油条,根本找不到。

一个格子一出戏。

05

假装是全公司最忙的人

会议结束的时候,他们更要抓紧最后机会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哎呀,看大家进行不下去了,我来总结一下客户是想要策划系列ATL来露出自己的brand image,而你们之前提出的几个idea都不太match。这样吧,时间也不早了,大家先吃饭,晚上在家多看几个case再想想。

甚至在非工作期间,他们仍抛不下自己专业的形象。忙着朋友圈里给客户点赞跟评,不求走心,只希望不放过任何商业互吹的机会。

真正的工作狂,可以忙碌一天,什么都没做。

06

假装啥都比你懂得多

“人生导师类”的朋友,要保持自己社交账号的频繁更新,遇上什么节日突发事件的更要大智大慧,看破众生的大道理。他们私下也无法停止加班加点地为自己加油,毕竟自己的素材库供应不足,信徒精神食粮的需求量又太大了。

07

假装怎么吃都不胖的腰精

腰精们要一放假就去网红店吃甜品,深夜点份烤猪蹄,还不能忘记拍照发朋友圈,“嗝,我今天吃了5顿饭”。对于他们来说,东西再好吃,拍完照后也需适当停下进食,要不为了保持明天人设一致,还得多跑五圈步。

在健身房,有人练的是人设。

这个人设榜单还可以一直排列下去:森系朋友多种花,多接近饱和度低的黄绿色系物体;佛系朋友要常备牛黄解毒丸,把一切苦难当作磨砺,忍字为上,切忌上火;盐系朋友则要注意保持自己清清淡淡的饮食、言语、待人处事风格,决不能与油腻沾半点关系……

《小王子》里的狐狸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松浦弥太郎也认为“要每天用心地过,你必须制造一个契机,让你能够回想起那一天有多重要”,呼吁大家往生活中投入新元素。

这些朋友是真心想让生活中的仪式感给大家带来幸福,但奈何被另一些演戏的朋友加以利用,仪式感成了形式主义,只剩了表皮;仪式成了公式,最终亦将自己困于其中。这年头,就连看到抠脚大汉,也得反应几秒这是不是装出来的人设。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言行情绪,大多数时候都是不自由的。

人设是用来给别人看的东西,本也无可厚非,但有的人面具戴久了,就长在了脸上,揭也揭不下来。如果在面对自己内心时,都努力维持着一副人设,那实在是一种悲哀。

任何并非真正发自内心的人设,年深日久迟早都要崩溃。就算那些聚光灯下的名人,也很难让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外壳保持太久。保持人设是人生的常态,惟愿在一些独处的片刻,我们能面对更本真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