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青铜镜,经历千年,如今还能镇宅除妖?
中国古代,在玻璃镜广泛出现之前,人们大多使用青铜镜照面。 考古发现,已知最早的青铜镜出现在距今4000多年的齐家文化。 青铜镜的出现,使得中国古人摆脱了「 ”以水为鉴(镜)”的局面,在长久的历史演变中,青铜镜的形制和纹饰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人们也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青铜镜的历史演变 青铜镜的演变经历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青铜镜的起源 青铜镜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证明,但是中国古人常常喜欢将发明创作归功于伟人,于是古人将铜镜的制造也说成是黄帝的功劳。 《轩辕皇帝传》曰: 「 ”(黄)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 这里就说黄帝铸造了十五面镜子,用来照面,但是黄帝所造了镜子嘛,都是神镜宝镜。 不过,神话终究不可信,幸运的是人们在考古过程中有所发现。1975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中出土了一面青铜镜,1976年又在青海贵南县尕马台村墓中出土了一面铜镜。 出土这两面铜镜的墓葬都属于齐家文化,起价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多年,距今约4000多年,是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镜。 西周素镜 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制作工艺刚刚兴起,技术还不够成熟。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青铜镜的特点是直径较小,镜体薄,镜面平,饰以简单的花纹,多为素镜。 到了战国中晚期,铜镜的制作工艺得到了长足发展,纹饰从最初的简单花纹发展为镂空、金银错、嵌玉、彩绘等,形式多样。而且,直径变大,厚度增加,铜镜的制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战国羽鳞纹镜 3、两汉时期 汉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青铜镜的发展进入繁荣阶段。 西汉的铜镜形状大多以圆形、半圆形钮为主,也出现了一些伏兽形钮,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纹饰有平雕、线雕和浮雕。 东汉中晚期的铜镜题材更加广泛,结构纹饰越来越复杂,以神兽纹为主。其工艺以高浮雕为主,雕刻极为精细,内涵丰富,且多有铭文。 汉变形四叶兽首镜 五神镜 4、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铜镜的款式类型也从汉时的拘谨呆板到自由灵动,新的镜式不断涌现,纹饰中的花鸟、植物类型层出不穷。 隋和初唐时期,瑞兽镜盛行; 唐高宗到武则天时期,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以飞禽花枝为主的雀绕花枝镜非常流行; 唐玄宗到唐德宗的时期,主要流行对鸟镜、人物故事镜、瑞花镜、盘龙镜及各种特种工艺镜。 十二生肖镜 蔓枝葡萄镜 5、两宋时期 宋代,铜镜的发展进入缓慢阶段,整体是沿袭唐代的镜形制,常见的有菱形花镜、葵花镜等。 尤其是南宋阶段,铜镜的风格重实用不重花纹,基本上都是素镜加上制造者的商标字号的铭文而成。 福寿家安双重铭文镜 6、元明清时期 元朝立国时间短,社会发展缓慢,铜镜工艺衰退。 明朝时期,以玻璃为质的镜子兴起,铜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时期的铜镜,虽然形式也多,但多是仿汉唐,创新不足。 清朝时期,铜镜制作在玻璃镜的冲击下迅速衰退。这一时期的铜镜,实用功能减退,更多是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象征物的角色,比如:镇宅除妖、结婚嫁妆等等。 二、青铜镜的文化意蕴 中国四千多年的镜文化,青铜镜早已从最初的呈现面容,发展到承载人类精神之内涵。 青铜镜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承担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情婚姻的信物 青铜镜因为其精美的形制,圆的形状,经过长久演变,成为人们爱情婚姻的象征。如今,还有不少词汇是用镜子来表现婚姻团圆之意,如「 ”破镜重圆”。 因此,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青铜镜常常作为爱情婚姻的信物、聘礼或嫁妆来使用。 大多是将铜镜作为聘礼,《渊鉴类函》卷三百八十《镜四》中就曾记载: 「 ”南蛮獠人俗,婚姻以奴婢一人为聘,无奴婢以铜镜当之。” 说南蛮这个地方的习俗是用奴婢一人为聘礼,如果没有奴婢的话呢,就用铜镜来代替。 这时,铜镜就被赋予了圆满、团圆、吉祥之意,预示婚姻的美满幸福。 除了用作聘礼之外,铜镜还会被运用于婚礼仪式当中,宋代吴自牧著《梦梁录》卷二十《嫁娶》中载: 「 ”……方请新人下车。一 *** 倒朝车行,捧镜,及以数 *** 执莲炬花烛,导前迎引,遂以二亲信女使,左右扶侍而行,踏青锦褥,或青毡花席上行。” 新人下车之后,先有婢女往车头的反方向行走,并且手捧铜镜。其他几个婢女手执莲炬花烛,在前面引路,左右两个亲信女使扶持着新娘前行,脚下踏的是青锦被或青毡花席。 铜镜在婚礼仪式中被广泛运用,除了上人说的「 ”捧镜反行”之外,夫妻二人在婚礼上除了并拜之外,还可「 ”***结镜纽”,这里的「 ”镜纽”实际上跟我们今天所说的结发相似,都是***结连理之意。 唐代的段成式在其《酉阳杂俎前集》卷一之《礼异》中载: 「 ”近代婚礼,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娶妇,夫妇并拜或***结镜纽。” 在这样的婚礼习俗影响之下,青铜镜的圆满婚姻之象征意义更加浓厚,发展到古代社会后期,铜镜的完整、残缺和破碎,就象征着婚姻爱情的圆满和分裂。 这种象征意义出现在古达很多的小说中,如清代王士禛的《池北偶谈》卷三十三《鸳鸯镜》中描写一个少年有一个鸳鸯镜,王兰士想要购买,但是少年不肯,二人推拉之间,镜子掉到地上摔碎了。少年与谢氏女相约祠堂中,意欲私奔,这个鸳鸯镜就是谢氏女的所遗之物。 在这个故事当中,赠镜这个行为代表着恋爱关系的确定,镜碎就代表着二人恋爱关系的破碎。 另外,历朝历代诗人的作品中也体现着铜镜的圆满恋爱之象征意,如唐人乔知之《定情篇》诗云: 「 ”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玑。鉴来年二八,不记易阴晖。妾无光寂寂,委照影依依。今日持为赠,相识莫相违。” 在这里,其实铜镜就是女方心意的代表,赠镜这个行为就是将自己托付给男方。 青铜镜的圆满团圆、婚姻幸福之意,在其形制纹饰上也能看出一二,常见的有双凤镜、雀绕花枝镜、瑞兽鸾凤葡萄镜等,无不是吉祥圆满之象征。 鸾凤牡丹镜 双雁双凤镜 2、丧葬用品 铜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同时拥有丰富的审美意趣,古代人有将死者生前常用之物品随葬,以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的习俗。 于是,制作精美的铜镜就常常成为丧葬用品。在已挖掘的古代墓葬中就曾发现大量的随葬铜镜,考古学家通过对这些青铜镜的不同纹饰、不同尺寸等断定其年代。 海昏侯墓中发现的青铜镜 宋人周密撰写的《癸辛杂识续集》卷一记有: 「 ”今世有大殓而用镜悬之棺盖以照尸者,往往谓取光明破暗之义。” 《汉书·霍光传》: 「 ”光之丧,赐东园。温明服虔曰‘东园处秘器,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然则其来尚矣。” 由此可见,古代丧殓的时候,把镜子悬挂在棺盖之上来照尸体,有破暗取明之意。 悬挂在棺盖之上是一种做法,还有一种做法是将镜子跟死者放在一起,贴身放置,这种大多是放在死者的头部、胸部、腰部、脚部等位置。 还有的是将铜镜放置在棺外的一些角落之中,如如《洛阳西汉石椁墓》中说:「 ”死者置于主室内,……随葬器物除一件铜镜置于棺内南端外,其余均在耳室。” 古人为何以铜镜陪葬,这个问题历来的学者讨论甚多,东生在《古镜漫谈》 中说: 「 ”镜鉴传世,出诸土家。古人殉葬,必以镜入棺撑者,意谓明镜晶莹,可澈照幽冥。汉代以来之古墓,几无墓蔑有。此于民俗学上,尤值得研究者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认为,铜镜之所以成为随葬用品,除了上文我们所说的古人有将生前常用之物随葬的习俗之外,还因为铜镜晶莹明亮,在古人心中能够照亮幽冥。以至于汉代以来的墓穴,几乎都有青铜镜出现。 但不得不说是,这些精美的青铜镜静静地躺在地下,重见天日的那一刻,人们才得以窥见古人的审美意趣,以及那个时代精湛的手工艺术,拥有极高的考古意义。 3、镇宅除妖 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之中,铜镜还是镇宅除妖的法宝,这可能也是基于铜镜反光的特质。 民间流传着非常多的用铜镜驱邪的故事,这也为很多的文人提供了写作素材。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二讲述了非常多的铜镜照妖之事: 「 ”周暗中视物如昼,秦方镜照人心胆,汉史良娣身毒镜照见妖魅,隋王度镜能却百病,唐叶法善铁镜鉴物如水,长安任仲宣镜水府至宝,为龙所夺,秦淮渔人镜洞见五腑六脏……李士甯轩辕山镜洞见远近, 嘉祐中吴僧镜照见前途吉凶。” 这里面所说的铜镜非常神通广大,不仅光亮的像白天一样,还能照见妖媚、去百病、占卜吉凶等等,简直就像是神仙手中的「 ”法器”。 最早将铜镜作为驱邪宝器的文学作品当时唐传奇《古镜记》。主人公王度机缘巧合之下,从汾阴侯生处得到一面古镜,并且告诉他这面镜子能够驱邪照妖。 王度外出之时都会带上这面镜子,此镜先后照出鹦鹉、老狐和大蛇化的精怪,还能消除疾病,极其神奇。 王度的弟弟王绩外出游历,借此铜镜一用,也在路上照化出许多的精怪。 王绩回到长安之后,将铜镜还给了王度,王度将铜镜放在了匣子里,多年之中,铜镜发出一声悲鸣,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类将镜子作为法器的情节在古代小说中广泛运用,比如《西游记》第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二郎神对战孙悟空,孙悟空遁形之后,二郎神借用托塔天王的照妖镜来寻找孙悟空的踪影。 第六十一回,牛魔王化形之后,也是被托塔天王的照妖镜照出原形,然后被俘。 因为铜镜这一驱邪照妖的能力,很多道士甚至修行之时都将镜子随身带着。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卷》云: 「 ”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托形惑人,唯不能易镜中真形。故道士入山以明镜径九寸以上者背之,则邪魅不敢近,自见其形,必却走之。” 说这天地万物往往年岁一久,就容易幻化出精怪,这些精怪往往能变幻形态来迷惑人,只用用镜子照射才能显出真身。于是道士入山之时都会讲九寸以上大的铜镜背在身上。这时邪魅就不能近身,自己会逃走。 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还保留着很多这样的习俗,很多家庭依然会将镜子悬挂在大门上,来驱邪避灾。 古代青铜器的形制、纹饰等发展变化,以及其中丰富的文化意蕴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制作工艺、社会思想意识提供了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