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挂掌的历史源流、发展

劈挂拳,在明代中叶就已流传于民间了,明代军事家戚继光 (1528—1587)在《纪效新书》 中对劈挂拳就有精辟的论述。他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写道:“披劈横拳,而其快也 。”这是指劈挂拳迅猛快捷。又说:“腿可飞腾,而其妙也。”这是描述劈挂拳中“抄手起脚 ”等招势,说明腿法灵活之妙用。戚继光在他创编的长拳三十二势中又吸收了劈挂拳中的埋伏 势,倒骑龙、摧地龙、顺弯肘等单势动作,这足以见劈挂拳在军旅武术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戚继光之后到清代的百余年间里,没有关于劈挂拳的详细记载。约在清嘉庆年间(1796年— —1820年),河北沧州一带又有此拳流传,此时劈挂拳已有盐山和南皮两支流派了。 传自清朝盐山小左庄人左宝梅(1753——1818),因其武德高尚,武技出众, 故人尊称“左八爷”,据说左得艺于一韩姓逃僧。左又传于潘文学(世魁),潘文学主持盐山书院时,设文武科教授学生,历时数载,武科人才济济,其中李云表(标)和肖合成(萧和成 )尤为出众。李云表中年时客居京都,曾做过五营八旗总教习,名噪京师,肖合成年幼即习劈挂拳,功夫可谓炉火纯青,因其轻功尤为出众,故称“飞身肖”。李、肖之后又有黄林彪、王正谊、于保麟。黄林彪(1831—1907),字伟村,体型健壮,才思捷敏,武艺精深,人颂浑号“盖南京”、“黄六爷”,他是李、肖二位大师的艺业继承者,晚年收马凤图、马英图兄弟为徒授艺。

马凤图(1886—1973),字健翊,是通备拳艺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凤图先生曾任甘肃、青海两省国术副馆长,建国后任甘肃省武协主席等职。他对当时流传于我国北方的劈挂,八极、翻子、戳脚、形意、螳螂等拳种都有精深的研究,他在为官之后,遍访各派宗师,取诸家之长冶于一炉,丰富了通备拳艺的技法。在通备拳艺的发展史上贡献最大者莫过于风图先生了。

马英图(1989—1956)字健勋,建国前任中央国术馆武术科长,其素以心狠手毒著称,人称 “马狠子”,他与其胞兄风图都是劈挂拳一代宗师。 继马氏二杰之后又有子颖达、贤达、令达、明达和徒弟王桂林、沙子香、王天鹏、罗文源、马承智等继承了劈挂拳之精粹。这一支劈挂拳经马凤图、马英图传播后在甘肃及西北诸省流传最广。 传自清朝南皮县庞柳庄人郭大发。郭早年作过镖师,因武功精绝,后被诏入皇室,任紫禁城护卫官。晚年以教武为生,传艺于子郭长荣与其孙郭秀亭。还传教于临村昝庄赵氏,赵氏自传三代至赵世奎。赵世奎在民国初年又把劈挂拳传给了郭长生。 郭长生(1896—1967)字恩普,人称“郭燕子”,民国初期曾任曹锟护卫,因不满官场贪吏,而愤然回乡,中国术馆成立后,任苗刀及武术教官。抗战期间定居家乡,致力于武学研究。先生一生授徒较多,其中主要弟子有曹砚海、郭健伟、高玉清、牛僧华及子瑞林、瑞祥。郭瑞祥的入室弟子 王志海 王华锋 郭桂然 郭铁良 郭贵德 王琳峰 孙满长 马俊祥(第七代)等继承了劈挂拳之精粹,这一支劈挂拳在河北一带流传较广。 新中国成立后,劈挂拳受到国家的极大重视,劈挂拳也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的竞赛项目之一,参加全国性竞技的劈挂拳选手也日益增加。各地劈挂拳专家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劈挂拳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995—1997年,国家体委还组织郭瑞祥等部分专家整理创编了劈挂拳规定套路,这无论是在技击的角度还是健身,竞技的角度来讲,无疑是进步的,有益的。劈挂拳还同太极、形意、八卦、通背、八极、少林等拳种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传统拳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