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孟子的身份属于道家贵族,只不过是道家破落贵族,但好在当时的道家是“道儒双修”,其学问是“道家为主,儒家为辅”,所以孟子与荀子一样,专攻“儒术”,在理论界留下了他的重大影响和声誉。“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儒家孔子的感概,因为只有道家贵族才可以得到完整的道家传承,而儒家平民则一般是听不到的。

孟子却没有这个遗憾,作为道家贵族身份,只有掌握“道”的多少方面的差异,所以他提出了“(黎民)得道(家国人贵族)多助,(黎民)失道(家国人贵族)寡助”的著名思想,其实质就是兵家贵族所提倡的“上(道)下(兵)同欲者胜”,只不过这里提倡的是“道儒同欲者上下一心,无往而不利”。

由于孟子的破落贵族身份,决定了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虽然有道家贵族的追求,却只有为儒家平民呐喊的份,所以他的儒家与孔子的儒家还是存在重大的区别,孟子的“儒学”,重在限制道家贵族对被统治者儒家平民等的“不仁”,讲究“仁者无敌”,而孔子的“儒学”,则重在限制被统治者儒家平民等对道家贵族的“不义”(古代的繁体“义”就是“我拿一把礼器与兵器合一的戈杀了一头羊(供奉给代表上天的道家贵族)”),讲究“义无反顾”。

至于孟子的“浩然正气”则是属于“儒术”的范畴,按今天的说法,就是“演讲术”需要的“演讲气场”。

所谓“养浩然正气”,就是有意识地进行有规划,有步调的进行演讲技能的培养,就是把有关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进行熟悉及应用,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智”的要求,就是“口可射日”的地步,就是说“一个人口才好到可以把天上的太阳都可以射下来的地步”。故此,孟子应该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一个演说家。

后来,董仲舒对孟子单纯讲究演说技巧的做法进行了批判,在儒家“四常”中添加了一个“信”的要求,就是说口才好也不可以乱说,信口开河,要诚以待人,这就是“信”,就是“人的口才必须受到三级限制才可以发声”,这就是“三思而后行”的根源作用,儒家“四常”的“仁义礼智”就变为了儒家“五常”的“仁义礼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