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南京某处景点 他的历史 以后的发展

导 言

清代选出的“金陵四十八景”中“幕燕风景区”占了六景(幕府登高、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化龙丽地、嘉善闻经、燕矶夕照,而当时“钟山风景区”只有四景入选),上榜数量在当今南京地区的风光带中名列首位。这足以说明幕府山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价值了。

1/看江山如此多娇——幕府山概况篇

关于幕府山名称的来历,传说是东晋丞相王导曾设军事幕府于山上而得名,但根据近年考古发现证实,幕府山早在东吴时期就已有莫(幕)府山之名了。

幕府山脉距离南京市中心以北约8公里,北逼长江而南依古城,山体沿江成狭长带状,幕府山山脉包括幕府山、象山、老虎山、北固山、劳山、观音山等区域,形式上的余脉燕子矶也可以包括在内。

如今的幕府山脉的南侧、北固山等山群早已被鲸吞蚕食、分割破裂,失去原态。今天我们所说幕府山脉一般只是指幕府山、劳山、观音山(铁塔山)等山峰,东北—西南从燕子矶到上元门沿江一线约12华里,南北宽度各有2~4华里不等。人们也常常把幕府山与燕子矶合称为幕燕风景区。

幕府山脉如今基本分成四段:西部海拔高度200余米的原主峰(白云石矿主矿区位置)现在已被采矿削至70米左右,山体完全破坏与裸露,只有一些近几年南京政府新种植被;中部劳山区域因交通不便、石矿较少,而山体大致保存良好;东部观音山地区保护状况一般;最东一端就是玲珑峻秀的燕子矶公园。

幕府山的地质属于形成于大约2~6亿年前的海相沉积(燕子矶是由长江砾石沉积而成)。山体经过几万年沉积的石灰岩经过长江的侵溶与地层断裂变化,形成了幕府山特有的连绵绝壁与丰富洞穴。

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近半个世纪无节制地炸山采矿,不但幕府山历史上风景名胜损失大半,而且造成原有的许多动植物种科大量减少。现今幕府山的动物非常少,笔者多次上山经历中,除了常见到天空鹰鹞盘旋外,只偶尔见过黄色山蛙与野鼬,昆虫种类也不多。幕府山的植物有黄连、皂角、紫薇、刺槐、土参、三七、野花椒、野柿子、何首乌和一些硬木等树种,其它苔藓植物类在幕府山也比较常见,但一些稀有物种损失现象也很严重,如幕府山原有的秤锤树与铜钱树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今天的幕府山被许多大大小小的采石坑挖得千疮百孔,其原因就是幕府山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和石材,最主要的就是发现了大量的白云石(镁矿)。在幕府山的开采层面,你不但能走在裸露的白云石上,而且有时会发现了有黑、红、黄等各种颜色的石头,我们称之为五色石,最令人惊讶的是传说以前这里曾经勘探过铀矿,后因为没有开采价值而放弃了……在其它山体表面你也常常可以看见一些模样各异的溶岩怪石。

2/铁马泪血传神奇————幕府山历史篇

自古以来,幕府山燕子矶附近不但是大江南北的交通渡口,也是古金陵防御江北的战略屏障和军事要道。加上这里享有江山***景、六朝祥土的美誉,因此在幕府山留下了许多名人足迹、历史景观和民间传说。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威王为了压制南京地区的“王气”,派人埋金于幕府山西麓金陵冈,而使南京有了“金陵”这个城名;秦始皇一统中华后,巡视全国也就是从这一带南下的;公元317年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在此渡江到建康(南京)登基而建东晋;到了梁武帝时就有了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了;在后人研究宋金战争时,有一说八卦洲就是黄天荡,当年宋朝军队在这里大败了金兀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自然他也多次来这里巡察、游玩,留下了他的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与诗歌;明成祖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也选定在幕府山侧的张阵湖中实验他的海船;收复祖国宝岛的英雄郑成功也曾经在公元1659年挟兵从福建一路杀到南京、屯兵幕府山而欲光复金陵;清王朝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下江南,多次到幕燕游历,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到此地,并留下的许多诗字。其他名人骚客到这里来的数不胜数:谢灵运、李白、王安石、文天祥、马可波罗、史可法、龚自珍、邓小平……

近代,这里也成了中华民族耻辱的见证地。1842年鸦片战争中,侵华英军用炮舰在这里抢滩登陆,逼迫清政府与其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到了1937年,幕府山燕子矶一带又成了日本侵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屠杀的人间地狱,约有数万军民惨遭杀害,当时江水成红、浮尸蔽滩。如今的这里伫立起了两块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一块在燕子矶,一块在上元门),当我们来到幕府山时,它们会让我们永远铭记中国人民过去的血与泪。

幕府秋晴爽气高——游幕燕风景区

自古就有春牛首、秋栖霞、冬幕府之说,其实幕府山之美丽是四季的,只不过冬季江水、石崖在雪的衬照下更有一种意境……

现今的幕府山特点为江山相依、石景丰富、物种错杂、山态多变,历史悠久。其石趣(石洞、石景、石材),野趣(中东段未经开发地区)、雅趣(历史悠久与风光高雅),它给游人感觉是独有的,游人踏游幕燕景区可归纳为“三看幕府山,一登燕子矶”

我们三看幕府山,一是江中看山。游人从燕子矶附近放舟江中,贴南岸西行,背手伫足甲板之上,游目于沿山绝壁险崖,见怪石峨立,峭壁如屏、奇岩峰起,人好似游弋在国画“长江万里图”长卷之中,文人骚客必有苏东坡“大江东去,千古英雄“之叹,可令观者大感人生悲欢。

二是山上看江。从幕府山东麓登山西行,蓝天苍鹰盘旋巡翔,林中花红果香,蝉鸣虫嘶,峡石怪异,荆棘杂树遍布,采药人时常在山中出没,有象形的狮山(渡狮石)、凤凰、恐龙、外星人、二虎争食等石景可见。在朝暮时季远眺长江,霞光浸染、江水如练,船帆东来西去,可令观者大快腹心。

三是沿途看洞:幕府山自古就有岩山多溶洞的赞誉。所传“沿江十二洞”,其实是一个约数,现今半数已毁,经笔者多次勘寻,选出新“沿江十二洞”供大家游历参考之用(从燕子矶自西向东到上元门):燕窝洞、蛤蟆洞、头台洞、神仙洞、象鼻洞、二台洞、三台洞、玉笋洞、鳌鱼洞、达摩洞、草鞋洞、吼子洞等,还有采矿炸出的虎嘴洞与多处遗弃的矿道。洞洞不同景,洞洞有故事,可令游人大饱眼耳之福。

如有再有雅兴或喜欢“野游”之士,不妨寻寻六朝湮佚寺陵、品品江岸时季野蔬、拜拜佛庙道观,这些都会让游人游绪万千、乐而忘归,当我们“登高幕府”,眺望长江,不能不从心里感叹——江山如此多娇!

3/自古岩山多溶洞——幕府山十二洞

由于幕府山的石灰岩与白云石岩等地质结构,以及紧靠长江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沿江6公里的连绵险悬石壁与丰富的洞穴。

幕府山一线的溶洞虽然较多(所传“沿江十二洞”只是洞穴中的一部分),但除了三台洞外,幕府山洞穴的地质发育都很不完全,一般都比较浅小而呈单穴状,最多2、3个穴,洞内的石笋、石貌也不明显,但由于它的数量与依附其上的文化历史,而形成了幕府山地区一道独有的风景。

“沿江十二洞”的说法是来自于阮宗瑗的游记《游燕子矶沿山诸洞记》。据文中称幕府山当时比较有名的洞有:仙源洞、上台洞、天台洞、真武洞、玉笋洞、达摩洞、吼子洞、鳌鱼洞、中台洞、石床洞、水帘洞、三台洞。

经过几百年的江道淤变、人类侵伐,如今上述的12洞半数已不可考了,特别是山南麓的一切历史上的自然人文景观全部坏佚无存了。以笔者多次寻踪,应数而凑,列出从东首燕子矶西至上元门大大小小象点样的洞十数个,其中列出12洞作为可游览或可开发之景。

燕子矶的燕窝洞。在燕子矶的中部的突出部分,可沿亭旁石径转下。其悬出矶石,天然成洞,距江面高约20米,洞内可容3~4人,面江侧有巨隙,在洞中可听江潮如鼓,别有情趣。

蛤蟆洞。位于观音阁内。其洞绝小,只可容一人蹲入,而精妙之处在于它是在水边一形似蛤蟆的独立巨石上,而洞口恰在蛤蟆的嘴部。

头台洞。已建成公园,内有头台洞、神仙洞、象鼻洞等。

二台洞。洞现已荒废,原庙宇早已荡然无存,只有洞口附近一破旧凉亭还在。

三台洞。已建成公园,内有下、中、上洞,可以从其中登高而远望,园中有山石洞水与“碟子大天”等景观。

玉笋洞。现为某油站堆放杂物库房,单穴洞。

鳌鱼洞。单穴洞,旁有小耳窦口,洞口部分被垃圾淤土掩埋,荒废。

达摩洞。在夹罗蜂附近的山腰上,原洞前寺庙已倒塌,洞穴基本完好,去年有宝华山云游僧人来此居住,在洞内弘扬佛法。

草鞋洞。有不明外来流浪人员落脚其中。

吼子洞。洞口在山脚下某老人居住的简易房内,洞中供有佛像,大洞内套有一小洞。

4/赢得渔歌一曲听——幕府山诗句篇

登琅琊城

(梁)徐钦业

表里穷形胜,襟带尽山峦。登彼起遐望,回首见长安。(注:琅琊城位于幕府山南面)

幕府山

(北宋)杨备

六朝繁华一瞬间,平芜远树不胜闲。依楼天冥云如幕,知是琅琊幕府山。

幕府山

(明)乔宇

绿江村落带林泉,幕府秋晴爽气高。苍岭烟岚开日驭,子霄宫阙泻银涛。

地达多景诗无暇,客是同心与亦豪。道眼向来谁了了,笑真仅海一毛毛。

望幕府山有咏

(乾隆御诗)

过江见幕此山头,对泣曾经薄楚囚。可惜茂宏言固正,究何尝克复神州。

5/万里长江第一矶——燕子矶

6000公里长江沿岸***有大小矶石上百个,其中南京的燕子矶最为玲珑险峻。自古以来燕子矶就以真山真水吸引了许多文人骚客的踏至。传说开国皇帝朱元璋来到燕子矶,见景触情,写下了一首气盖山河的英雄诗: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燕子矶为幕府山东段余脉,海拔34米,矶峰三面临江,兀突而立。人在江面远眺,或从江侧矶下仰视,矶崖绝似一只江燕:中部鸟首处有凸石高昂,左右两翼石壁前扑展开,翅窝部内陷,如若展翅欲飞。

如今的燕子矶公园内主要的景观有:置乾隆御笔“燕子矶”石碑的御碑亭,有看江景的俯江亭、观澜亭,山后是为铭纪“9.18事变”和悼念南京大屠杀而建的三角亭。其它有李白醉酒跳江的酒樽石、陶行知劝阻轻生人的诫牌、乾隆上矶头的南巡蹬道、名家的摩崖石刻、燕窝洞与百年青檀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