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波和郭德纲为何反目?

说到明星反目的,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是因为钱,今天就来看一下具体是因为什么?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王玥波是谁,王玥波是郭德纲进入北京后的第一个相声搭档。王玥波从小喜欢曲艺,尤其是评书,自幼学习相声和评书。可以说王玥波和郭德纲是一见如故,两人相识之后便开始合作说相声,那时两人互相为对方量活,收入虽然不高,但是两人却合作得很是默契。

王玥波

王玥波出生于北京,家庭条件还算可以,至少不用为生计发愁,这是他和郭德纲的不同的地方。郭德纲只身来到北京,他的初衷就是要干出一番事业,我想他们观念的不同是两人“分道扬镳”的本源吧。为了混出个样子,郭德纲和张文顺、李菁成立“北京相声大会”,也就是德云社的前身,此时的郭德纲身边多了张文顺和李菁,王玥波只是偶尔为郭德纲量活,王玥波也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评书表演上。

后来郭德纲遇到了于谦,于是于谦便成了郭德纲的固定搭档,此时的王玥波偶尔和于谦一起为郭德纲量活,三人同台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经典段子。

王玥波

王玥波是典型的北京小孩,骨子里透着豪横,但是为人非常谦虚和善。之所以说豪横,那是因为有愤青精神,愤青并不是个贬义词。既然是典型的北京孩子,那北京孩子的特点肯定是有的。

看不顺眼的不惯着,不爱找麻烦,宁可吃亏也落得一身清闲,诸如此类的生活智慧。所以在德云社里肯定会不太舒服。平时聊天的时候也不爱掺和到一起,总说一码是一码,他们是他们,我是我。但是其实之间并没有矛盾。

彼此给对方“量过活”

郭德纲和王玥波确实彼此给对方“量过活”,但那是上世纪末的事情了。王玥波也曾经在德云社说过相声,那也是十年前的事了。

王玥波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路宴席款待一路宾朋,更何况郭德纲和王玥波之间还没到那种非要以“裂穴”形容之的友好程度。前有张文顺、后有于谦,好搭档对于郭德纲来说,这辈子也就注定这样了。

王玥波之于郭德纲而言,如同李菁之于德云社,在则自然能呈现花团锦簇、不在也未必是一种不可或缺。那么为什么王玥波会在德云社越来越红的时候和郭德纲越来越远甚至反目呢?

郭德纲和王玥波反目的原因2013年,郭德纲出版了一本书《过得刚好》,老实说笔者当年也买了,买完了就后悔了,对老钢丝而言,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水,几乎全是郭德纲之前的相声集锦和博文汇编,没什么干货。

如果说有干货的话,那就是在书的末尾,郭德纲以不点名的方式写了很多相声圈儿里的逸闻轶事,当然,几乎全是黑暗面。

王玥波

对于这些所谓爆料事情的真伪,笔者曾专门找过业内人士逐条解析,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更多的则是夸大的。就是这本书,尤其是末尾的那些所谓“爆料”引发了老好人王玥波的冲冠一怒。

王玥波

王玥波在当年天津相声界纪念杨少奎专场演出时曾有一段话:“有的观众朋友,可能看到了某些相声演员写的回忆录,里面说相声演员老先生们,谁吸毒了,谁搞破鞋了 ,谁判刑了。

你写那个干嘛?相声圈多少好人好事,可歌可颂的你不写,非得写谁判刑了……还有观众上后台找我们,因为那书上面没写张三李四,拿着书问我们上面写的是谁,让我们给轰出去了,你管得着管不着。”

最后,王玥波是君子,君子不揭人短,不嚼舌头,因此他必定也看不上为了卖书挣钱这么玩命抹黑同行的郭德纲,在王胖子眼里,这绝非君子所为。

王玥波

所以,这本《过得刚好》就成了王玥波和郭德纲反目的最后一个理由,也让两人的关系彻底走向破裂。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本书也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人生大起大落,郭德纲的成名之路真的不易,贵在坚持,喜欢看他的相声。郭老师的成功背后的挫折和坎坷,如果不是对相声的执着追求,还有强大的内心,也许不会听到今天这么多优秀的相声,谁的成功背后都有太多心酸和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