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朝代都有设置言官 或者类似言官的职官,但是言官制度在明朝却最为兴盛呢?

言官在唐代还有一个称呼:谏官。在现代叫参议员、或者政协委员。道理是相同的,都是给皇帝建言献策,针对国家政策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出隐患,或指出皇帝的过失,有时甚至敢跟皇帝骂娘。唐代最出名的言官就是贞观年间的魏征,统治者对言官功能最直接的描述就是太宗皇帝的那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西汉初年高祖刘邦殿下也有个出名的言官叫周昌,针对一个好的言官的职业道德,他的经典语录是:“臣期期知其不可,臣期期不奉诏。”当然,统治者的不同心态和决策,也导致了言官的下场的不同。碰到心态好的皇帝,你说的有理,虚心接受;要是觉得你胡搅蛮缠,笑笑就算了。要是碰到所谓的昏君或者暴君,不仅你的饭碗保不住,项上人头也有位移的可能。所以说,话要看人说,有些能说,有些就不该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诚实的孩子的。

明代是儒教和士族文化发展的巅峰,儒生们追求修身治国的、心忧国家的风骨,人们议政的积极性比较强。统治者对言论的管理也比较宽容,不像满清喜欢搞文字狱,从明太祖到崇祯帝,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皇帝中虽然不乏昏君,但主要是职业玩家、月光族之类的比较多,动不动就要拿人脑袋当球踢的主还真的少。人身安全有了保障,有了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人们自然就敢进言献策了。整个气氛就活跃了。况且,自太祖开始,明朝皇帝对那些八卦的、搞揭发的言官们有时还给予一定奖励,有了物质支持,活动氛围就更好了。所以说言官制度在明朝是一个巅峰。

再多说一点,***产党当年搞大鸣大放,百家争鸣,鼓励同志们说真话,结果呢,说了真话,政府却接受不了,那些多说话的人批斗的批斗,坐牢的坐牢,自杀的自杀........。搞的人人自危,这种余毒到现在仍然存在!说实话,不是知识分子不知道真理,而是当年文革被整怕了,现在不敢说了。如今的政府里仍然有类似言官的政协制度,只不过那里面尸位素餐的比较多,欺压百姓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