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仁义”

仁义

许多人错误理解了仁,把仁当作忍让,好一点的,把仁当作仁爱,其实都不准确。

仁义是儒家有序理想社会里联系上下的绳子。大家都知道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的五种美德,为什么忠孝与他们不并列在一起呢?因为忠孝是仁义的外在表现。

上对下仁,下对上就要存在报答之心,就是义。同样的,下对上义,那么上对下就要仁。体现在三纲里面,君为臣纲,所以君是上级,臣是下级,臣要对君有义,君要对臣有仁,如果臣先对君不义,想造反想篡位,那么君就自动解除了对臣要仁的要求,君就可以杀臣。同样,如果君先对臣不仁,那么就是暴君,就如纣王囚禁周文王杀他儿子做肉汤,那么臣就自动解除了对君所需要负担的义,这种解除是天所允许的,所以作为臣的周文王周武王,就可以推翻纣王的统治。以这个为例子,我们就该明白,仁义是联系上下关系的绳子,它在君为臣纲里的体现,就是忠,所以周文王是忠臣。同样的,仁义在父为子纲里的体现就是孝,忠孝是因为仁义而体现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学习了中国文化的日本,为什么老是可以说他们是体现了仁义,可以夸口他们的天皇仁,他们的武士义。因为仁义本来就不是许多人所误解的那样。

除了忠孝之外,仁义在其他许多领域里都有他不同的体现。黑社会也讲兄弟义气,但是我们把那称为小义,在封建时代,关羽之所以作为义的化身,不是他多讲江湖义气,他也投降过曹操嘛,曹操难道对他没有恩怨没有江湖义气?而是他很好地恪守了与刘备之间的仁义,而不是跟曹操之间的江湖义气。古人说的大义灭亲,他的大义是对仁的相呼应,而不是义气。所以,许多人真的都误会仁义了。宋襄之仁其实是一种假仁,为什么,因为他对敌人讲仁,而且是在战场上,那意味着他对自己人不讲仁,他抛弃了有利的胜利机会,陷本来可以轻松获胜的自己士兵于困境,因此他是不仁于自己。仁义的对外,是要先满足对内的自己,并且在保证不动摇自己的仁义的基础上,才能对外的,否则是为了小仁义而抛弃大仁义。这些,才是仁义的真正内涵,我们不能错误理解仁义之后,还把责任往仁义上推。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儒家学说,儒字,就是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