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测的意义
1.1.1 总体目标
基于互联网信息采集、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大数据技术,实时动态关注新闻、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平媒等境内外媒体,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分类、关联分析等处理,及时掌握网络上的舆情热点,及时发现网络突发性事件和敏感舆情,并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辅助生成舆情报告。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减少当前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宣传环境,维护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引领舆论导向、进行科学决策、维护社会稳定提供重要支持。
1.1.2 业务目标
(一)对互联网上发生的与“我”相关舆情信息,第一时间监测到,并且以最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一网打尽,一目了然”。监测媒体类型包括:新闻、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平媒、贴吧、搜索引擎等。
(二)对于重点舆情以及负面信息通过应用平台、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方式及时预警,不需要有专人值守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舆情。
(三)自动分析舆情信息的发展变化趋势,包括:首发网站、作者、转载情况、热度变化等。
(四)自动生成舆情报表和舆情报告助力舆情工作,配合相应的工作机制,提升舆情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舆情应对水平。
(五)系统7×24小时线上自动监测预警,并配备专门的舆情分析师协助监测人工预警。
1.1.3 系统目标
(一)建设有用好用的系统。系统功能全面实用,针对性强,监测效果全面。
(二)建设稳定可靠的系统。针对舆情监测业务自身特点,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采集能力强。
(三)系统功能及性能扩展能力强。系统应满足对未来需求扩展的能力,表现在软件产品的持续开发升级服务和系统部署扩展方面对于集群的支持能力等方面。
(四)持续的运维服务。舆情系统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持续不间断的运维服务是系统保证系统效果的坚实基础。
(五)协同建设和集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与相关应用系统密切配合,整体推进,融合集成。
(六)规范建设过程。项目建设过程,应符合有关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严格测试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