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游兰溪》怎么翻译?

此番游兰溪,除了活动方的盛情相邀,亦有点慕名而来的意思。列车上,偶尔听生于斯长于斯的金瑞锋侃侃而谈及兰溪的好,更是不等人到,魂已飞出了躯体。等自身于兰溪下了车,一派黄灿灿的油菜花尽收眼底,白露山就在眼前了。都说兰溪因兰花而扬名,但许是季节缘故,这一路黄花乱开,喧宾夺主,抢走不少兰的风头。对于白露山,明朝大诗人徐袍有云:“客到莺初啭,春深花遍开。”而此时,春才刚刚开始,莺儿早已唤醒了遍野的嫩黄。再放眼山上,粉的白的紫的红的也你拥我攘地罗布开来。 正是阳春三月,白露山前的风光旖旎得很随和,然而它没有丝毫矫饰的痕迹。遍野的灿黄团结起来为青山碧水间镶上了一条黄缎带,它们嵌于浑然一碧的天地间,素着一张脸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田园山水,什么是纯粹的世外桃源。白露山没有泰山的霸气,也没有西湖的傲气,有的是小家碧玉的亲和力和自立,它从不施黛抹粉,因此它的秀气不是羸弱,它的温柔也不是做作。 先前知晓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过此地,但也只是茶余饭后听人八卦,加上金瑞锋在车上对我侃侃而谈,于是自以为对兰溪的了解算是有个毛坯了,直到身临其境,方才感到兰溪的内秀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今日又听当地人介绍兰溪的一些地方仅一个小小的村庄就能有近千人是徐姓,不禁要把当地人当成徐霞客的后裔。 倘若说到当地徐人的祖先,则须上溯到春秋时期。那个时候徐国正在遭受楚国的挑衅,徐偃王并没有苟且偷生或者逃之夭夭,而是为了国土的百姓不受牵连,事先将国民徙居至龙游,百姓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徐偃王却要留在祖国坦然地面临挑战,终究徐国战败楚国,徐偃王的居安思危保护了民众,民众为了永远记住自己是徐国人,便改姓为徐。当地人是否徐霞客的后裔,按姓氏说,还没有理由否认他们的血统关系,但要确凿地去证明它,不得不费一翻周折。 此地倒是有个诸葛八卦村,里边确是居住着“天下第一良将”诸葛亮的后裔。说到诸葛姓氏,全中国有一万六千余人姓此姓,其中四千余人来自兰溪诸葛八卦村。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而他的儿孙后代也同样发挥出“诸葛”智慧,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的小山包里,布局建设出形同八卦阵式的建筑群。游人到此地,不得不靠当地的指示牌来分辨方向,好一个迷魂阵,多少外来窃贼和强盗企图从这带走些什么,却只是知道如何进来,不知如何出去,终究无一不是束手就擒,可见当地的前辈们是何等的居安思危且聪慧过人。他们的居所怎可不说是盗贼们的天罗地网?七百年前,聪明的诸葛氏后裔们用双手建造了这座村落,七百年后,这座伟大的建筑群仍旧完好无损。外面的烽烟何时怒吼,枪炮何时咆哮,村里的人亦毋须担忧,外面的荣辱兴衰和沧桑巨变也似乎与这里的一切无关。 没有硝烟战火的侵扰,亦没有尘世间浮华的诱惑,我们能够想象,是兰溪恬静庄宁的气质同化了当地人。兰溪人脚踏实地地在此繁衍生息,心态是如何的平静、安详,与满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此,无数的文人墨客选择到此地修心养性,以远离聒噪的世俗。 说到兰溪,它是清初大戏剧理论家李渔的出生地。说到芥子园,那便是李渔晚年的故居。但此芥子园并非在南京,而是当地人为了纪念李渔而建造的一所纪念馆。李渔生长于兰溪,他的一生与戏剧相伴,与书画结缘,不仅是历史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建筑家。然而这位多才多艺的“东方莎士比亚”并不喜豪宅阔院,尤其在他晚年定居南京金陵时,精心设计的“芥子园”仅仅占地三亩。园子小,倒也别致,细心的李渔将它当作一份珍贵的作品来雕琢,园中的栖云谷、月榭歌台、来山阁等等,从取名到作联,无一不是来源于李渔的灵感,而李渔的灵感又正是来自这精心雕琢的建筑。可见,李渔对芥子园的情感是怎样的深厚,否则,又怎么会有《芥子园画传》的创作呢? 自古灵地多人杰。难说是兰溪的“灵”养育出了众人杰,还是由于众人的“杰”捧“灵”了兰溪,这不得不叫我惊叹起兰溪的神,我说它神,是赞美它的水土,也感叹它的魅力。我们知道,马可波罗笔下的“人间天堂”杭州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万千的游人,然而与杭州如此毗邻的一座城市里,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朴素得几乎要被世俗忽略掉,却始终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大家的到来,再送走一批又一批传奇般的人物,这不是“神”,还是什么? 兰溪的“神”终究像是潜藏在地底的一股暗涌,随时都有力量爆发出来,但它却宁愿深藏在地底下静静地养着,等待岁月把那股暗涌养得愈来愈有灵气。我内心猜想,灵气满了总要溢出来,而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像陆游、杨万里、刘伯温等前辈之所以前来观光,定然是感受到了这股灵气,而此地之所以能走出像黄大仙、李渔、曹聚仁、赵绮霞等各界名流,亦是受到了这股灵气的熏陶。想到此,我不禁深深地吸几口空气,企图浑身上下的呼吸器官都将兰溪的灵气吸进自己的躯体里,让我的灵魂也得到感化,想着这些,自己竟也不知不觉变得贪婪起来。 正午,品尝过当地的特色佳肴,队伍又开始前行了。我兀自跟在队伍后头,一路用数码相机记录沿途的风景。空气里始终弥漫着清澈的甜香味儿,四顾不见气味的来源,向前走了一里有余,方才望见漫山的桃花不顾春寒料峭,竟相绽放在青山碧水间。山花太满了,一阵微风拂过来,挤不进花群的花儿瓣儿纷纷飏入潮润的空气中,顺便悬空舞弄几番再泊在山下的水面上小憩。鱼儿来了,鸟儿也来了,被挤出群队的花儿瓣儿骄傲起来,顺着风向荡漾开去。我力争选取一个最有灵性的角度来记录下最有灵气的景致,可就在稍微走神的瞬间,我发现我必须再次追向前方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