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宅院内为什么忌讳这屋和那屋的门窗相对?
俗语云:"交路夹门,人口不存;众路相冲,家无老翁。"如不能避,则于门口处高悬"八卦境",或竖"泰山石敢当"等避煞法物等以禳解之。门前又忌大树正冲,俗说,易招瘟疫。门若与邻家相对,忌正冲,忌门小。俗以为二门相对,双方不吉。尤以门小者更遭其害,俗谓之"大口吃小口"。若小能避,需于各自门内垒影避墙,以挡避邪物侵袭。瑶族也有类似习俗。瑶族的房舍都是一排排的建筑,因为他们禁忌房门相对,禁忌门前有物遮蔽。这种禁忌很严格,起源也很早,初说《瑶经》中就有"门不相对"的记载。门又忌邻家的山墙或房脊兽头正冲。俗以为不吉,亦要设法破解。门还忌正冲房檐滴水。
旧时民间建房舍很讲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为定格,又以主房、偏房、门楼、厨房、厕所各有定位,不可错乱,否则不吉。俗说宅院易实忌虚。实有五实,虚有五虚。五实令人富贵,五虚令人贫耗。五实为:(1)宅小人多;(2)宅大门小;(3)墙院完整;(4)六畜齐全;(5)水流东南。五虚为:(1)宅大人少;(2)门大内小;(3)墙院不整,(4)井灶不处;(5)地多屋少。实际五实五虚的比较一方面是要求建舍格局要殷实不虚;另一方面也是家庭贫富的必然表现。?
对于家院宅基地的形状,俗以为,房基地势要前低后高,忌讳前高后低。河南林县一带有"前低后高儿孙英豪;前高后低儿孙不昌"的说法。宅院忌讳呈簸箕形,即左右陪房外展,俗以为会失财。所以建左右陪房时,要注意外段向里收三分。俗以为这样可以拢财聚宝。宅院又忌不呈四方形,尤忌三角形,俗谓"三条腿的院子"。建东西屋,"宁叫青龙出头,不叫白虎张嘴","宁叫青龙高一丈,不叫白虎压一头"。
亦即,西屋不能比东屋的间数多。盖房的间数,习单忌双。通常以单间、三间、五间为一座。不盖双数房间的房屋。俗说:"四六不通脊,通脊死闺女。"又以为"四六不作主",若盖成四、六间房屋住进去不能主家,家人皆无主见。这种把偶数难抉疑的思想用于建房、用于家事的现象恐怕与用于表决、用于政事的惯习也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