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的发展史是什么?
民国以前,古建筑,雕梁画栋霓裳飘舞;室内顶层空间基本都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布艺为辅。最常见的是,木结构藻井吊顶,完全展现出了中国的古文化艺术的优美与精髓。
第二阶段是民国之后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通民居室内顶层空间。可概括为“简单”二字。主要使用材料有竹排、苇箔、布艺等。主要施工施工方法,布艺为粘贴、或拉伸法,竹排和苇箔常采用木龙骨固定铅丝吊挂。
第三阶段,现代吊顶。主要材料为,PVC、石膏板、木质胶合板、金属版、石膏线条。主要施工方法:拉伸、悬挂、粘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住宅形式主要以借鉴苏联为主。屋面采用人字木屋架,坡屋顶,纵墙承重。吊顶龙骨全部采用木龙骨,50*50mm方木条做吊挂龙骨,直接用铁钉固定在人字木屋架;主龙骨用同样规格的方木条做成格栅状,固定在吊挂龙骨上。次龙骨采用50*10mm的板条,满铺于次龙骨下面。顶棚面层是在木板条上抹10-15mm麻刀灰。